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4年第35期 > 正文
编号:12706378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Hp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15日 陈刚
第1页

    参见附件。

     2.3两组嗜酸性粒细胞集簇率结果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前后嗜酸性粒细胞集簇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马歇尔观察到胃黏膜中存在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与慢性胃病的发病有关。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幽门螺杆菌定为Ⅰ类致癌原。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菌,在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多呈现螺旋状或弧形。幽门螺杆菌属于微需氧菌,在大气或绝对厌氧的环境下不能生长。幽门螺杆菌传染性极强,人是Hp的唯一传染源。有效根治Hp感染才能彻底治愈反复发作的胃病,并预防恶变[7]。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提出常见的胃炎疾病大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因此治疗过程应加入抗生素。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慢性活动性胃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及80%的胃溃疡是因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近年来发现Hp感染还与心血管疾病、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相关[8]。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消化不良,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病程超过一个月或在过去十二个月内累计超过十二周。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进食后胃底容受舒张发生障碍、胃窦十二指肠运动协调紊乱及内脏高敏等因素有关,另外心理、环境及社会因素可影响、加重患者的临床表现,而Hp感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及激素水平的变化等可能与FD也存在相关性。嗜酸性粒细胞是胃肠道游离的固有免疫细胞,参与了对外来病原体的宿主免疫过程,并且具有帮助维持肠上皮细胞动态平衡的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