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5年第4期
编号:12621311
温针灸治疗寒湿腰痛的效果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5日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4期
     对照组:常规选择侧肾俞、气海俞、大肠俞、环跳、委中、秩边、阳陵泉、昆仑、承山等穴位,嘱患者俯卧位,并将两个沙袋置于患者双侧脚踝下,使其下肢放松,75%酒精常规局部消毒,常规针刺,得气后采用提插捻转补泻等方式或向足心方式使局部产生酸胀感,每次30 min,每天1次,10 d为1个疗程,结束1个疗程后休息2 d,连续2个疗程后观察效果。

    1.5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临床效果及疼痛评分情况(VAS)。①疗效评价[3]:痊愈:直腿抬高>70°,脊柱侧弯消失,脊椎活动度正常;显效:直腿抬高<70°,脊柱侧弯基本消失;好转:直腿抬高<30°,脊椎活动度较治疗前部分纠正,抬腿和脊柱活动度仍部分受限,偶有疼痛;无效:上述临床体征无好转,症状和疼痛无改善。②疼痛程度分级标准[4]:采用直观模拟标度尺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以0~10数字标尺表示疼痛强度;“0”表示无疼痛,“10”表示极度疼痛。

    1.6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腰痛是指以腰骶部、骶髂部或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症,可伴有双下肢的放射性疼痛,是目前的常见病及多发病,部分地区的发病率可高达80%[5],其发病主要是由于腰部急性扭伤或慢性损伤所致。

    3.1 寒湿腰痛与经络

    中医认为腰痛属于“痹证“的范畴,其发病多与虚、邪、瘀及劳损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邪主要是指风、寒、湿等邪气,由此引发的腰痛称之为寒湿腰痛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44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