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5年第4期
编号:12621407
通腑活血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5日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第4期
     1.6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1.7 疗效评价标准[3]

    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但不足7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按照《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1995)》进行计算。

    1.8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脑梗死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聚集性、血液黏度增加、血流缓慢、血管壁病变,在颅内动脉中形成血栓,导致相应部位的脑组织缺血缺氧,神经功能受损[4]。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急性脑梗死的临床防治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其临床疗效仍不肯定,其临床死亡率及致残率仍较高。

    现代医学认为,缺血缺氧是导致脑梗死的初始因素,而脑组织缺血性损伤是脑梗死发生的病理基础,故而有效纠正缺血缺氧是减轻脑损伤、恢复脑功能的有效方式。保持有效的脑灌注压、良好的脑血循环策略有限,减缓、限制降低病理性高血压是其主要手段之一[5]。

    中医认为,脑梗死属于祖国医学“中风”、“卒中”范畴,其病因主要以内伤劳损为主,以饮食不节、情志过极、劳逸过度、气候变化等为诱因。本病虽然病位在心脑,但其发病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2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