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6年第10期
编号:12875260
不同通气策略在ARDS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16年4月5日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10期
     [Key words]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ecruitment maneuvers (pumonary complex); 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 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Hemodynamics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是由心源性以外的多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肺水肿、低氧血症和弥漫性肺间质实变为主要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总病死率高达40%~50%[2],目前参与ARDS发病过程的细胞学与分子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有待深入研究。ARDS患者较高的死亡率仍然困扰着医疗界,故对纠正ARDS患者低氧血症、改善氧合、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的新的有效治疗手段的出现成为迫切的需要。本研究通过探讨不同通气策略对ARDS患者低氧血症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7月~2015年2月收治的71例ARDS患者,诊断均符合2012年ARDS“柏林标准”[1]。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分为3组,其中常规机械通气组(SP)21例、肺开放组(RM)21例、俯卧位机械通气组(PP)21例,在病例分组时,优先满足符合俯卧位机械通气和肺开放组病例数。三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因素、基础疾病、病因及APACHE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ARDS柏林标准(100, http://www.100md.com(陈绪池 杨倩会)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