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6年第24期
编号:12954278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治疗前后的变化(3)
http://www.100md.com 2016年8月25日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4期
     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脂质递质,由白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肺、肝和肾等多种细胞和器官产生。PAF在细胞活化过程中大量产生,是至今为止发现的最有效的血小板激活剂,并可能参与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11-12]。PAF是血小板活化的标志,在脑梗死中起着重要作用。脑梗死患者中的PAF是过量产生的,PAF过度生成及异常释放引起脑损害,并且形成恶性循环,加重脑损害。PAF可通过以下机制引起脑损害:①PAF可扰乱细胞膜的功能导致对神经元的直接作用。②趋化和刺激白细胞,启动和加重脑损害。③直接或间接地激活凝血-纤溶机制。④聚集和激活血小板,导致血管栓塞或血管通透性增加。以上机制可互相影响,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加重脑损害。众多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得出结论,PAF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形成及发展的过程,与脑梗死的转归密切相关,对血小板活化仅需几秒[13]。PAF通过激活炎性细胞[14],促进炎症反应,PAF通过聚集和激活血小板,导致血管栓塞或通透性增加,参与脑梗死后缺血性脑组织损伤的病理环节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9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