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7年第25期
编号:13108717
不同针刺取穴组合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9月5日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25期
     1.2 诊断标准

    依照《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1]中的近视诊断标准:在常态调节情况下远视力降低,近视力正常,检影为近视性屈光不正,使用负球镜片(或加柱镜片)可提高远视力的近视状态。

    1.3 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确诊为近视,远视力下降(<1.0),近视力正常(>1.0),矫正视力达到1.0以上,眼底检查排除眼底病。患者自觉视远模糊,眼区胀而不适,易出现视疲劳现象。

    1.4 取穴组合

    A组穴位包括攒竹、鱼腰、四白、睛明、太阳、合谷、印堂;B组穴位为攒竹、太阳、四白、睛明;C组穴位为攒竹、鱼腰、太阳、四白、睛明、印堂;D组穴位为攒竹、鱼腰、太阳、四白、睛明。

    1.5 针刺方法

    进针深度一般为7~8 mm,每次留针1 h,出针时稍加按压以防出血,患侧取穴,每周1次(以不影响孩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10次为一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根据《中医眼科学》[2]有关内容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制定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日常生活视力提高;有效:治疗后日常生活视力不变;无效:治疗后日常生活视力下降;常态调节情况下的屈光度在治疗后减少或不变为控制有效;眼轴长度在治疗后不变为控制有效。

    治疗前及第1个疗程后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日常生活视力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9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