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现代医生》 > 2018年第3期
编号:13246482
1例嗜铬细胞瘤继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药学监护(2)
http://www.100md.com 2018年1月25日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3期
     入院第11天,患者头痛较前明显缓解,血压波动在140~150/90~100 mmHg之间,复查头颅CT示:右侧额叶可见斑片状密度增高影,大小约0.8 cm×0.6 cm,血肿吸收期;第三脑室后部、双侧脑室后角积血较前减少;脑萎缩、脑白质变性较前相仿,脑出血较前吸收,建议症状稳定后择期手术治疗。

    3 临床药学监护

    3.1 嗜铬细胞瘤与高血压脑出血之间的关系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男性多见,患病率为0.30%~0.95%[3],瘤体阵发性或持续性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到血液中并作用于肾上腺能受体,导致收缩血管,引起血压升高[4-6]。长期的高血压导致脑动脉硬化、小动脉壁缺氧、代谢障碍,并发生动脉壁纤维化、透明样变形,内弹力层破坏血管壁薄弱或形成微小动脉瘤。当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血压急骤升高时,可诱发血管壁破裂而导致出血[5]。

    3.2高血压治疗方案的调整

    嗜铬细胞瘤主要临床体征为血压升高,文献报道在嗜铬细胞瘤患者中,80%~90%有高血压[6],而高血压是脑出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平缓适度的降压是一种共识,急性期血压应逐步控制在160/90 mmHg以下,病情稳定后在可耐受的情况下,建议将血压降至140/90 mmHg以下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9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