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安全导刊》 > 201310
编号:13714373
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0月1日 《食品安全导刊》 201310
     (2)侧流型免疫测定

    “侧流”型免疫测定是在最近十几年间发展起来的,之前主要用于医学领域。这种测定方法基于夹心式技术原理与ELISA相似,但该法是建立在一种膜支持物上,标识过的抗原一抗体复合物侧向迁移,与一种固定表面上的抗体结合。

    “侧流”型免疫测定方法的操作过程简单,且不需要特殊实验设备,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用于侧流分析并能用于野外测试的试剂盒。

    (3)蛋白质印迹法

    蛋白质印迹法将电泳分离、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及酶显色反应三者结合起来用于分离、检测复杂混合物中特异的目的蛋白质,灵敏度为1~5ng。蛋白质印迹法中印迹上的目的蛋白(抗原)与一抗结合后,再加入能与一抗专一结合的酶标记二抗,最后通过对二抗上标记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分析得出结果。此法可确定一个样品中是否含有预定限值水平的目的蛋白质,可用于不可溶蛋白质的分析。
, http://www.100md.com
    另外,在转基因食品的实际检测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检测方法,例如,色谱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近红外波谱技术、超分支滚环扩增技术及基于一些成熟技术建立起来的试剂盒技术、试纸条技术等。例如,Hurburgh等利用近红外波谱技术初步解决了食物加工过程中植物纤维结构可能被破坏,无法判断是否具有转基因成分这个问题。

    现 状

    自1994年第一例转基因植物产品Flavr Savr西红柿在美国上市以来,转基因植物在种植面积和市场化方面都得到很快的发展,世界很多国家将转基因技术列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一些转基因作物如玉米、油菜、番茄等也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其中最主要的转基因作物是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玉米,它们的种植面积分别占总种植面积的57%和25%,其中美国的种植面积高达全球种植面积的72%。中国由于人口压力,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将现代生物技术纳入科技发展计划,抗虫棉等5项转基因作物早已被批准进行商品化生产。
, http://www.100md.com
    但另一方面,虽然各国目前已经试种的转基因植物超过4500种,可是获得政府批准上市的品种仅40个,不到1%。这说明各国政府目前对此仍采取谨慎的态度,2000年1月29日,131个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主持下,于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签署了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生物安全议定书》(Bio—safety Protoco1)。这是第一部有关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活性转基因生物的国际法。

    在欧洲国家,由于民众的抵制,转基因食品技术并不是非常发达,甚至有些国家完全禁止转基因食品的播种与生产,许多国家(包括欧盟)都制定了转基因产品的标示阈值。俄罗斯对转基因食品及其原料采取国家登记制度。日本较早开展生物技术安全立法工作,转基因实验必须遵循文部省的《重组DNA实验指南》,转基因农作物的开发需要遵守农林水产省制定的《在农林渔、食品和其他相关产业中应用重组DNA生物体指南》。

    我国支持转基因食品研究,但对产品标识严格要求。2001年6月6日国务院公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对转基因食品的试验、生产、应用等规定了生产和经营许可证制度。2002年3月20日.我国正式实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卫生部于2002年4月8日发布了《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并于2002年7月1日起实施。办法规定转基因食品作为一类新资源食品,须经过卫生部审查批准方可进口,并对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与营养质量评价、申报与批准、标识和监督做了严格的规定。

    转基因食品是科技的产物,虽然目前存在着一些已知或未知的问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间的流逝,相信转基因食品的好坏、利弊都会为世人所见。科技是把双刃剑,希望我国政府严格管理,谨慎对待转基因食品,营造绿色食品,放心餐桌的良好环境。, http://www.100md.com(牛艳来)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