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食品安全导刊》 > 2017年第10期
编号:13104457
食品造假漏洞评估及应对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1日 《食品安全导刊》 2017年第10期
     食品欺诈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商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受利益驱使,一些不法企业或个人为了降低成本、增加收入,从而进行食品掺假和欺诈行为。近年来,食品掺假事件屡有发生,例如欧洲发生的马肉风波、花生酱受污染事件、橄榄油添加其他廉价油被“稀释”以及香槟酒里掺加劣质酒等。我国也不例外,地沟油事件、鸭肉冒充羊肉以及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等,都是令消费者谈“食”色变的重大食品掺假事件。

    食品欺诈的定义及类型

    为应对食品欺诈,企业和消费者首先应明确何为“食品欺诈”。我国《食品安全欺诈行为查处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三条规定:“食品欺诈是指行为人在食品生产、贮存、运输、销售、餐饮服务等活动中故意提供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

    食品欺诈包括七个类型,一是稀释,生产者以劣质液体冲淡高品质液体产品;二是替换,生产者以劣质原料或产品成分代替高品质原料或产品成分;三是隐瞒,厂商隐瞒食品原料或产品中的某种质量缺陷;四是标签错误,受利益驱使,厂家在产品包装上标注虚假信息;五是灰色市场,比如一些不法厂家加工被盗或未报告的过量产品并进行销售;六是假冒,一些厂家为图便利,抄袭其他的产品的品牌名称、包装方式、配方和加工工艺等;七是未经批准的强化,为提高产品质量,添加未知的或未申报过的成分。以上这些情况都属于食品欺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3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