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爱你.健康读本》 > 20163
编号:13629196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1日 《爱你·健康读本》 20163
     七年来,我一直在做亲子关系的家庭咨询,遇到过各种复杂而极端的亲子矛盾,但更多时候我要面对的是家庭教育中的通病,比如怎么对待孩子的“贪玩”。有一位妈妈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密不透风:白天上课,晚上不但有课内作业,还有妈妈布置的家庭作业,还要练琴,周末的课外班也排得满满当当……因此,我建议给孩子留出一些自由时间,让孩子玩一玩。

    这位妈妈说:“我也想让他玩啊,可别人都学,他不学就落后了呀。”

    我反问了一句:“玩也是一种学习啊,别人玩,他都没机会玩,不也落后了吗?”

    孩子的童年通常有两种风格,一种是以自选动作为主,一种是以规定动作为主。如果是以自选动作为主,意味着孩子每时每刻都面临着规划、选择、取舍,哪怕搭个积木,他也要从头开始思考:我要搭个什么样的积木,在哪里搭,到底是搭城堡,还是做个游乐园,如果和小伙伴意见不一致怎么协调……如此说来,每一次自由玩耍都相当于完成了一个微型的智力项目。

    完成规定动作是像员工一样做事,完成自选动作则是像老板一样做事——规定动作追求的是“完成”,自选动作要的是“好玩儿”。

    以我自己的亲身感受来看,孩子眼里的“好玩”一定是可以带来愉悦感和成就感的。当一个孩子心心念念想着怎么好玩的时候,也是他创造力大爆发的时刻,比如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没来由的愉悦感以及没有边界的好奇心,主动选择的能力,敏锐的直觉和判断,等等。

    有一句话说:“成功的人都是有孩子气的人。”这个“孩子气”是孩子的玩乐态度,孩子在“好玩儿”的状态里,不知不觉地锤炼了终身受用的做事能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玩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也是最高级别的学习。, http://www.100md.com(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