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爱你.健康读本》 > 20163
编号:13629197
小费经济学
http://www.100md.com 2016年3月1日 《爱你·健康读本》 20163
     朋友来纽约看展览,在酒店餐厅吃早饭的第一天因忘记给小费而遭遇服务生的冷眼相对。

    小费这件事的确是美国的一大特征。在通常情况下,午餐要支付的小费大致是税前餐费的15%,晚餐会增加到18%~20%,这种比例是一种约定俗成,近年来还诞生了不少专门的App来帮助人们结账计算。

    收取小费也有很多微妙的技巧。幽默感当然会有帮助,女服务生如果能报出自己的名字,收到的小费会比不报姓名多出50%。恰到好处的身体接触,如轻轻地拍一下肩膀,往往会获得更多的小费。那些在咖啡店买咖啡的人通常愿意为制作复杂的咖啡,比如卡布其诺,往罐子里塞一点小费,而对简单一点的美式咖啡则往往不会。

    这些自然形成的门道最终令每个服务生和客人的关系都有所不同。小费(tip)这个词接近于拉丁文中的stip,本意是“礼物”。这个词源可能更容易让人理解小费这回事——人们总会为喜欢的人在礼物上花些心思,不会对所有人都千篇一律。

    服务生在某种意义上简直就像心理医生,他们得对每个客人察言观色,以期对方的小费给得大方一点。有经验的那些本地客人通常既想表现得慷慨一点,特别在那些有可能经常去的餐厅——那些服务生真的可以做到认识每个人的脸——又想让自己显得精明而不是上了当。

    只有一些日本餐厅除外,它们是纽约城中少数对小费有点排斥的地方。一些日本餐厅会直接在账单上写明“请不要给小费”。很久之后我才了解到,在日本的习俗当中,给小费是一种冒犯的行为,甚至是对服务生的一种侮辱。他们认为,人们理应受到良好的服务,不该因个人表现的差异而区别定价。这也使得小费在日本非常少见,一些美国旅行者也困惑于此。

    没有人知道,这场从纽约开始的“无小费运动”只是一场无关大局的热闹,还是真的会渐渐改变人们给小费的习惯,最终让美国变得和现在的欧洲一样。毕竟小费制度尽管问题重重,但它是这个国家根深蒂固的习俗。, 百拇医药(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