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爱你.健康读本》 > 20176
编号:13612576
我的三个中医常识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1日 《爱你·健康读本》 20176
     第一个常识和一次摔伤的事故有关。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母亲摔了一跤动不了了。

    顾医生对我妈说:“我告诉你噢,以后人掼倒不要马上爬起来!就在地上躺个四五秒钟,等血走一走,行一行血脉,等血走到你掼倒的地方,受伤的地方,你再爬起来。”

    第二个常识和我自己患的一种疾病有关。

    我便血多年,屡治不愈。对于便血,我一贯的核心诉求几乎就是两个字:止血。直到有一天,坐火车到沧州,对座是一位高人。他听了我的便血故事后说:“我问你,你便完后是不是不痛不痒的?”我说是的。他说:“这样啊,你要记牢,便血有两种,一种是结果性便血,是毛病的终端,是要死人的。一种是过程性便血,是人体自救的一种方式,是毛病的开端,不能盲目止血。”

    这是我第一次接受“出血未必一定要止血,腹泻未必一定要止泻”的中医理论。当然,后来也被证实,我的出血是肠热造成的,出血恰恰是散热,是人体在自我调节,如果盲目止血,反倒帮了倒忙。

    后来,书读得深了,治大国若烹小鲜,明白了“出血和腹泻与国家治理的疏和堵同理”的普世真理。

    他给我的建议我一直在照着做。他的建议是:即使一定要使用抗生素治疗,也不提倡口服,建议采用磺胺类的柳氮璜吡啶片剂和锡类散的合剂灌肠。

    第三个常识和一次简单的理疗有关。

    2010年,我从洞头拍片回来,大概是海岛湿度大,加之车马劳顿,还没有进单位大院,就发现身子动不了了,腰根本就直不起来。驾驶员二话不说背起我就往隔壁中山医院跑。一边跑一边说,中山医院原来就叫针灸推拿医院,他认识的一位医生是专做理疗的,几乎可以手到病除。

    医生姓李,白白净净,极善言辞。在后来的一个多小时里,我一直被他的言辞所震撼。

    他让我躺在床上,一边治疗,一边开始他的话语旅行。他对我说:“不仅仅是海岛潮湿,也不仅仅是车马劳顿,你们这次一定在那边待了很长时间,是不是?海鲜一定吃多了,是不是?”

    他接下来的一段话,就是影响我一生的第三個常识。

    他说:“我们中医对于吃有两个原则。一个是要吃你出生地附近的东西,不要吃远地方的东西。还有一个是要吃连头带尾巴的东西,吃完整的东西。譬如,葱要吃一根,葱白、葱梗、葱叶一起吃。譬如,虾要吃一只,虾头、虾眼一起吃。虾是易积食的东西,但虾头和虾的眼珠是消食的,所以要一起吃。”

    李医生说:“东西吃得越小越好,越小的东西越完整,生命元素也越多。譬如,吃一条鱼,只有一个生命,吃一碗虾就有几十个生命。吃一只南瓜,只有一个生命,吃一碗蚕豆就有几十个生命。”

    结尾,他话头一转,说:“你们肯定是只吃虾肉,不吃虾头,只吃鱼肉,不吃鱼头鱼尾巴,所以积食了,积的又是寒湿,才造成了这个样子。”

    现在想起来,这两个触目惊心的常识都和中医有关,都有幸构成了我后来的生活方式,藉此纪念。

    (摘自《莫愁·智慧女性》2017年第3期 ), 百拇医药(何鑫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