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爱你.健康读本》 > 20179
编号:13608757
与医生对谈
http://www.100md.com 2017年9月1日 《爱你·健康读本》 20179
     因为视网膜剥离,我太太住进了医院,准备动手术。好多朋友推荐同一位名医操刀,可是有人提出异议:“那位名医根本不是自己动手,他只是站在旁边看,叫他的副手操刀。”

    又有人推荐一位刚从美国回来的医生,说他的技术最新,可是也有反对的意见:“他去美国才几个月,学到了什么?可以说他是学到了方法,回来锻炼技术的。小心一点,别成为他实验的小白鼠!”

    所幸我太太找后一位做手术,十分成功,只是这些话在我心中一直挥之不去。有一天,碰到一个医界的朋友,我问:“依您看,这两位医生,谁比较高明呢?”

    “其实两个人都不错。”他说,“你不要认为由副手操刀就不好。如果有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和一个二三十岁的小伙子同时抢着为你穿针,你会选哪一个?你总不会因为老的那个穿了四五十年针,经验老到而挑他吧。所以呀!用老一辈的经验加上年轻一辈的精准,常能完成最艰巨的任务。”

    我听得直点头,他又眉头一扬,笑着说:“做医生真可怜,年轻的时候眼力好、手又稳,偏偏经验不足,老是出毛病;老了之后经验十足,却又常看不清、手发抖。这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事。”

    自从搬到纽约的长岛,我就与医生们做了近邻。左邻是位麻醉科的名医,坐骨神经手术做了才一个礼拜,就溜出医院回家种花,还对我大声喊:“医生是最坏的病人。”

    右邻是位内科名医,他举着酒杯对感冒的朋友说:“喝点酒,感冒就好了!”又回头对我一挤眼,说:“其实啊!人长寿不长寿,多半要看爹娘。”

    有位妇产科的名医一次叹着气,略带醉意地对我说:“唉!年轻的时候爱玩,因为女朋友在外面等,产妇明明可以自然分娩的,我不愿意多等,就說该动手术。现在啊,谁在外面等我都不管。”

    最近,我参加美华防癌协会的募款餐会,最令我感动的是一群医生的合唱。

    八位医生唱了《大学颂》《故乡老友》和《哦!王小姐》。他们都是中年人了,有的秃了顶,有的白了头,略带一点紧张与腼腆站在台上四重唱。

    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的歌声给了我少有的震撼,觉得那不只是歌,更是心和生命。他们看了多少人生的悲欢离合,救了多少命,而自己的青春已逝、事业已成、儿女已大。

    许多矛盾就这样产生了火花,化作了歌声。歌声是那么释然,又那么复杂,仿佛把肝胆肠胃、脑肾心脾一起化作了音符。

    我仿佛看到杏林间一阵风来,一片花雨……美极了!

    (摘自《爱的密码》接力出版社), 百拇医药(刘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