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爱你.健康读本》 > 20179
编号:13608766
又见乡愁
http://www.100md.com 2017年9月1日 《爱你·健康读本》 20179
     乡愁是中国人传统的文化心理。所谓乡愁,实则乡情,乃怀乡思亲之情。思念满怀而不得释放消解,便积淀为愁,风吹不散,酒浇不开。“情”与“愁”这一字之改,便像淡彩上泼了浓墨,把故园山水渲染得愁云凄迷,游子的思绪也凝重欲滴了。

    早在商周时代,乡情就已随春草萌生,在四季弥漫。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当属《诗经》的《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唱数叹,叠词成韵。其后无论秦月汉关,还是唐村宋郭,佳作不断,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经久不衰的风景。

    乡愁是一种乡关之叹,一份家园之思。20年前访问香港,我曾去淡水湾凭吊“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记得她写了一段话:“为什么会这样失眠呢?烦躁,呕心,心跳,胆小,并且想要哭泣。我想想,也许就是对故乡的思虑吧。”寂寞、孤独的她所抒发的乡愁,近百年来依然撞击着人们的心扉,使人长久地感动伤怀。

    我羡慕黄永玉那“风筝一线”般的童心谐趣,倾听郁达夫“儿时摇篮”的深深叹息,回味司马中原“人生几度月当头”的刻骨相思。

    打从湘西南的雪峰山中走出来,我便一直在读一册册、一篇篇的乡愁。从汉唐到两宋,从明清到当代;从翠绿莳竹到苍茫岳麓,从五岭逶迤到武陵源里;从潇湘余波到大江东去,从历朝文人“为赋新诗”的闲愁到一代伟人“別梦依稀”的慨叹,我直读得书香诗韵四溢,读得千山松风盈耳,读得苍凉月色满怀,读得人生霜雪满头。

    丝丝乡情、缕缕乡愁总是流淌在笙箫歌舞的溪河中,飘香在拦门酒碗、迎客茶盏中,洋溢在良风美俗的方寸之间。乡愁在人们心中滴成了一杯水,酿成了一盅酒,舞成了一只月下归鸟,吟成了一首哭嫁离歌。(作者原创), 百拇医药(石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