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 20196
编号:13547398
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脾阳不足、痰饮内停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6月1日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6
     从中医学来看,眩晕最早见于《内经》《灵枢经》,有“目眩”“眩晕”之称。《内经》认为眩晕因肝所起,与血虚、邪中、髓海不足等有关;汉代张仲景则认为痰饮是致眩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针对老年眩晕患者,年老体弱,脾阳虚弱,运化失司,痰饮内停,导致清阳不升、脑窍失养、元神受损,中医治以健脾利湿、温阳化饮。张仲景在《伤寒论》运用苓桂术甘汤治疗脾阳虚弱所致眩晕。本研究以茯苓为君,健脾利湿,培补中焦;桂枝温通经脉,为臣;白术、半夏、生姜健脾降逆,泽泻利水降浊佐茯苓消痰除饮,天麻化痰祛风,白芍、甘草养血柔肝止痉。上述诸药合用,共奏补虚泻实、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功,使即停之痰饮由温化渗利而去,未聚之水湿因阳复脾健而不生,诸症遂除。故可收到满意效果。

    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期末、舒张期末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组仅有2例无效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而对照组共计8例无效的患者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83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