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17
编号:13771168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5日 朱厚明 王小英 向华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6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术前均行CT平扫和增强。结果16例肿瘤中发生于胃9例,十二指肠2例,空回肠5例。14例为外生性生长,2例向腔内外生性生长。恶性11例,良性5例。恶性者密度不均,肿块较大则可伴有液化坏死,增强实质部分可有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良性者密度均匀,增强呈轻度至中度较均匀强化。结论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 R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3(a)-0171-02

    笔者收集近年来16例经病理证实的GIST,探讨其CT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肿瘤CT表现的认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织16例,其中男7例,女性9例,年龄44~78岁,平均60.3岁。多数患者以黑便、腹部不适以及腹部扪及肿块就诊,少数为其它检查时偶然发现。本组病例均经病理(免疫组化)证实。

    1.2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Lightspeed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扫描参数120Kv,250mA,层厚10mm,螺距1.375,512×512矩阵。扫描前20min肌注盐酸山莨菪碱20mg并饮水500mL,扫描前再口服300mL水充盈胃腔。用高压注射器经周围静脉注入对比剂(300mgI/mL)80mL,注射速度3mL/s,注射对比剂后分别延迟30s和60s,行动、静脉双期扫描,其中8例病例经MPR处理。

    2结果

    2.1影像学表现

    2.1.1病变部位、大小、及形态病变发生在胃部9例(图1、2);十二指肠2例(图3);空回肠5例(图4、5)。肿块大小不一,本组病例最小直径约2.2cm,最大约14.0cm,平均7.8cm。肿块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少数呈不规则形或分叶状。

    2.1.2病变的特点16例GIST中,良性5例,恶性11例。良性GIST直径2.2~4.6cm,平均3.9cm,形态均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整清晰,CT平扫密度均匀4例,中心有小的低密度坏死区1例,1例病灶内显示沙粒样钙化(图3),增强扫描为轻至中度较均匀强化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