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117
编号:13766602
1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5日 《中外医疗》 201117
     【摘要】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特征,加深对其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经证实1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0例中6例为单发病灶,肿瘤大小为3~8cm,4例为大小不一的多发病灶。肝内胆管扩张3例,肝内胆管结石3例。肝叶萎缩4例,局部肝轮廓凹陷4例。增强扫描动脉期6例表现为病灶边缘轻度不全薄环状强化,可见线样强化4例,网格状强化2例;动脉期无明显强化2例。延迟扫描的4例均表现为逐渐增强的向心性强化。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出的特征性,大多可以和肝内其他肿瘤鉴别,增强扫描具有较高的价值。

    【关键词】  肝内细胞癌CT诊断

    【中图分类号】  R735.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6(b)-0169-02

    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einoma,ICC),指起源于肝内胆管二级以远的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约占全部胆管细胞癌的10%和肝内恶性肿瘤的5%~10%。近年来肝内胆管细胞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早期诊断在临床上仍是一个难点,手术切除是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惟一有效方法。本病在诸多方面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有很大差别,并在CT诊断上有一定特征性。本文通过对来我院就诊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CT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术前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0例均经手术或超声、CT引导下穿刺经病理学证实为肝内胆管细胞癌,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49岁。病程3~18个月。其中6例行手术治疗,4例在超声、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和活检,患者均有详实的手术记录和病理诊断。主要症状上腹部饱胀4例,黄疸3例,胸腹痛2例,呕血1例,其他表现有乏力、食欲不振、消瘦、发热及皮肤瘙痒等。实验室检查:10例AFP均为阴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例,谷丙转氨酶阳性3例,γ-谷氨酰转肽酶阳性3例,碱性磷酸酶阳性3例,总胆红素升高4例,6例癌胚抗原(CEA)阳性,5例糖类抗原(CA199)增高。

    1.2CT扫描方法

    10例患者行全肝CT平扫及增强扫描,层厚或层距7mm,经肘前V团注非离子型造影剂(欧乃匹克)100mL,速度2.5mL/s。所用CT机为PRATIC机。
, 百拇医药
    2结果

    2.1CT平扫表现

    10例中,6例为单发病灶,4例为多发病灶。3例位于肝左叶,3例位于肝右叶。病灶大小为3~8cm,平均6.8cm。2例为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楚;余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4例左、右肝叶均可见病灶,病灶大小不一,最大者约8.9cm×3.8cm。肝内胆管扩张6例,左叶2例,双叶4例,合并肝内胆管结石5例。肝叶萎缩4例,其中右叶1例,左叶3例。病灶局部肝轮廓凹陷4例。其他表现有胸水2例,腹水3例,脾脏肿大2例。

    2.2增强扫描表现

    10例均行动脉期、静脉期及平衡期3期增强扫描,4例还行了5~9min延迟扫描。动脉期6例表现为病灶边缘轻度不全薄环状强化,另外可见线样强化4例、网格状强化2例,动脉期无明显强化2例。静脉期肿块边缘呈薄环状强化的病灶10例。所有病灶在动脉期和静脉期强化均较肝实质低。延迟扫描的4例均表现为逐渐增强的向心性强化,中心不强化区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缩小,强化程度接近或稍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密度。
, 百拇医药
    3讨论

    肝内胆管细胞癌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与肝细胞癌都位于肝实质内,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组织类型,占肝内原发恶性肿瘤5%~15%,在胆管癌中占10%[1]。多数学者认为肝内胆管结石和长期炎症刺激,使胆管上皮细胞出现多种类型的不典型增生,逐渐发展为癌变。有学者认为病灶内高密度并不是结石,部分是钙化影,是由肿瘤内产生大量的黏液发生小点片状钙化所致,因而不规则钙化是胆管细胞癌的重要征象之一[2],而长期有症状的肝内胆管结石,尤其合并肝叶不对称萎缩时,要警惕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可能[3]。CT平扫表现为大小不一的分叶状、类圆形及不规则病灶,呈低密度,密度不均匀,边缘一般模糊不清。本组4例出现局部肝轮廓凹陷,与肝脏其他占位性病变不同,这是由于肿瘤浸润生长,内部大量纤维组织存在致肝叶萎缩,且肿瘤位于肝脏边缘而出现牵拉回缩内陷现象或局限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肝萎缩所致。此征象与肝内其他占位性病变表现的肝外凸现象形成明显的对比,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肿块远端肝叶萎缩也较常见,与胆管阻塞引起胆汁淤积,导致胆汁性肝硬化和胆管树阻塞导致门脉系统回流灌注减少引起肝叶或肝段萎缩有关。
, 百拇医药
    由于胆管细胞癌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容易导致胆管阻塞和破坏,引起局部胆管扩张。因此,在病灶内或周围可见到扩张的胆管,特别是肝周低密度占位邻近胆管扩张、包膜内陷,肝叶、肝段萎缩伴胆管扩张对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有重要诊断价值,被认为具有特异性[4]。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动态增强扫描特征性表现为早期肿瘤周边轻度环状强化,之后为逐渐增强的向心性强化,即所谓的“慢进慢出”。动脉期边缘强化是因为肿瘤周围部分血供相对丰富,肝内胆管细胞癌并非真正的乏血管肿瘤。血管造影显示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供血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粗,所谓“少血管”只是相对肝细胞癌和肝血管瘤而言。延迟强化现象是由于造影剂在纤维组织间质与血管之间弥散较为缓慢,再从纤维组织经血管清除慢而出现的征象。病灶内出现线样强化或网格状强化是由于胆管细胞癌呈浸润性生长,病灶内或肿瘤周围的门静脉为肿瘤所浸润或包埋时,造影剂进入所形成的征象。

    总之,肝内胆管细胞癌一般无乙肝、肝硬化病史,血清AFP阴性。CT平扫大多数表现为单发低密度病灶,病灶局部肝轮廓凹陷,同侧肝萎缩,病变内或周围胆管扩张,动态增强扫描周边呈向心性增强的环状强化,病变内呈线样、网格状强化。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王于臻,赵庆花,戚春厚.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与病理学基础相关性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杂志,2009,7(1):32~34.

    [2]沈比先,成果,黎刚,等.动态螺旋CT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探讨[J].放射学实践,2002,17(2):139~140.

    [3]林汉庭,楼建颖,吴丹,等.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癌11例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19(6):343~344.

    [4]肖运平,肖恩华,梁斌,等.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8):952~955.

    【收稿日期】 2011-03-16, 百拇医药(张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