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118
编号:13766236
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临床特点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25日 《中外医疗》 201118
     【摘要】  目的分析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种类及发生率,探讨主要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械通气治疗的8例病例的并发症做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患儿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例、败血症、肺出血2例、气胸3例、颅内出血3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支气管发育不良1例。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体重<1500g组与≥1500g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上机时间≥7d组与上机时间<7d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机械通气时应慎重选择吸气峰压及潮气量,加强呼吸道管理,根据肺的顺应性及时降低呼吸机参数,减少上机时间,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新生儿机械通气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7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6(c)-0040-02

    机械通气是救治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它能使新生儿的病死率大幅下降。新生儿因其特殊的解剖生理,体液免疫功能等特点,在机械通气过程中,更易出现各类并发症,而后者正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也会引起致残率的增加。因此,及时发现、及早防治、有效处理呼吸机的并发症是提高呼吸机成功率和降低致残率关键。分析本院新生儿病房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机械通气危重新生儿8例发生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危重新生儿中8例给予了机械通气,其中早产儿7例,足月儿1例;胎龄<30周4例,30~35周2例,35~37周1例,≥37周1例,平均胎龄(34±6)周;体重<1000g1例,1000~1499g4例,1499~2499g2例,≥2500g1例。其中原发疾病的情况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3例,新生儿肺炎2例,呼吸衰竭1例,胎粪吸入综合症1例,肺出血1例。机械通气<3d1例, 3~7d4例,≥7d3例,平均通气时间5.4d。

    1.2机械通气方法

    所有患儿经鼻气管插管,气管插管为进口聚乙烯管,呼吸机为美国Drager呼吸机,上机指证参照《实用新生儿》标准[1]。根据疾病的种类和严重程度选择初调参数。上机1h测动脉血气后调整呼吸机参数,上机期间测血气1~2次/d,并及时调整参数,调整参数的原则为首先调低可能引起并发症的高值参数或调高不易引起损伤的低参数,维持SaO2在85%以上,动脉血气维持在pH7.30~7.45,PaO2≥6.67,3.3kpa≤PaCO2≤7.3kpa。病情好转逐渐调整参数。在原发病控制或治愈,全身情况稳定且自主呼吸良好,气道分泌少,吸气峰压(PIP)<0.196kpa,RR<10/min,FiO2≤0.4,血气分析正常,试行撤离呼吸机。撤机后2h测血气决定是否需要再次上机。同时给予常规的治疗和护理。
, 百拇医药
    2结果

    2.1并发症的情况

    8例患儿均出现并发症。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例(62.5%)、败血症4例(50%)、肺出血2例(25%)、气胸3例(37.5%)、颅内出血3例(37.5%)、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12.5%)、支气管发育不良1例(12.5%)。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早产儿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高于足月儿组;体重<1500g组与≥1500g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上机时间≥7d组与上机时间<7d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

    2.2转归

    8例机械通气的患儿中存活7例,存活率87.5%;放弃治疗1例。

    3讨论
, 百拇医药
    机械通气是呼吸衰竭患儿呼吸支持治疗的重要一环,而机械通气不可避免地对患儿的呼吸生理、心血管功能、脑血流及颅内压产生一系列影响[2],这也正是各种并发症产生的基础。

    本组资料显示:在机械通气并发症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败血症发生率居前2位,发生率分别62.5%和50%。另外病例统计分析显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败血症发病与胎、出生体重龄和通气时间均密切相关,早产儿组、体重<1500g组、通气时间≥7组d感染发病率明显高于足月儿组、体重≥1500g组,通气时间<7d组。其原因为:(1)新生儿气道相对狭窄,弹性纤维及肌肉发育不完善,管壁易变形、塌陷、黏膜柔软、血管丰富及纤毛运动差。另外新生儿自身免疫功能不成熟及自身抵抗力较弱,这些都易引起感染,尤其早产儿及体重低的患儿抵抗能力越差,更易引起感染。(2)机械通气时,患儿气道直接对外开放,加之侵入性操作破坏呼吸道防御机制使机体清除细菌的能力降低,而通气时间越长,这种损伤越严重。(3)最近研究发现,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和D分泌量与感染发病有较大关系,分泌量越少感染发病越高[3],说明早产儿及体重低的患儿易引起感染。因此机械通气期间要加强呼吸道管理,遵守无菌操作,加强NICU消毒隔离,尽早撤离呼吸机尤为必要。肺出血在机械通气并发症中较多见,本组病例共发生肺出血1例,发生率12.5%,早产儿组、体重<1500g组、通气时间≥7d组肺出血发病率明显高于足月儿组、体重≥1500g组,通气时间<7d组。原因为新生儿尤其早产儿肺发育未成熟,顺应性差,气道阻力大,加之血管相对丰富,结构脆弱,凝血酶原合成相对减少,因此吸气峰压过高时,可以造成肺泡及小气道损伤而导致出血,也可因病情好转时未及时降低通气参数,造成主动脉压力过高,发生左向右分流引起肺出血。因此运用较低的吸气峰压,适当提高呼吸频率,从而有效降低潮气量,保证通气量,不仅可以减少气压伤,而且能有效预防肺出血。本统计资料显示发生气胸有2例,占25%,且通气时间>7d、体重<1500g、早产儿的气胸并发症发生率高。其原因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肺发育不成熟,肺顺应性差,气道阻力大,吸气峰压过高,肺过度膨胀导致气胸发生。所以要尽可能较低吸气峰压及呼气末正压,减少气胸发生。目前国外多主张用低潮气量通气,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来预防气压伤[4]。因此做好气道导管的护理病情好转后及时调低呼吸机参数,是预防气压伤的关键。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70.

    [2]陈树宝.儿科学新理论与新技术[M].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138~140.

    [3]Ki shor U,Madan T.Protective roles of pulmonary surfactant p rot eins,SPOA and SPOD,against lung allergy and in2fection caused by Aspergillus f umigatus [J].Immuno biology,2002,205(4):610.

    [4]Mariani G L,Carlo W A.Ventilatory management in neonates,: science orart[J].Cli nics in Perinatology,1998,25(1):38.

    【收稿日期】 2011-03-29, 百拇医药(曹立杰 曲红艳 于金铃 邹积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