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118
编号:13766265
上尿路开放性手术42例双J管的临床应用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25日 《中外医疗》 201118
     【摘要】  目的探讨双J管内引流在上尿路手术中的置管方法、时间、适应证及并发症。方法对42例复杂性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狭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者,在上尿路手术中应用双J管作内支架和内引流,置管时间3~6周。结果术后无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双J管具有内支架和内引流的双重作用,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导管支架引流

    【中图分类号】 R69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6(c)-0074-01

    自2006年1月至2010年7月,我院在42例上尿路手术中应用进口双J管作内支架和内引流,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 百拇医药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27~79岁,平均51岁。置管时间3~6周,平均3.8周。其中复杂性肾结石13例,输尿管结石25例,输尿管狭窄4例。输尿管狭窄后行部分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1例,端端吻合3例,全部放置德国B:BRAUN公司生产的双J管。所有病例术前常规行KUB+IVP,尿常规及肾功能等检查。

    1.2置管、拔管方法

    肾手术时将导丝贯穿双J管,将双J管伸直,然后从肾盂向下插入膀胱,有突破感后再继续下插2~3cm,抽出导丝,挤压下腹部,观察膀胱内尿液自双J管反流情况,以此判断双J管是否进入膀胱,助手固定双J管后将双J管另一端置入肾盂,输尿管手术时,以同样方法将双J管一端置入膀胱内,固定后将导丝从双J管中部侧孔插入伸至肾盂内。术后应用抗生素,常规留置导尿管3~7d。输尿管狭窄行输尿管部分切除病例通常双J管留置5~6周,其它病例均在3周后,通过膀胱镜取出双J管。
, 百拇医药
    2结果

    所有病例均在术区留置负压球引流管,全部病例均未留置膀胱造瘘管,有3例术后负压球内有漏尿,留置7~15d后漏尿消失后拔除。其余病例负压引流管均在1周内拔除,拔除后伤口无漏尿、感染现象。术后随访,有1例女性输尿管狭窄病例术后半年B超及IVP发现肾积水较术前加重,在原手术部位再次发生狭窄,再行手术治疗,其余病例,肾积水明显减少或消失;术后出现肉眼血尿19例(45.2%),多饮水后血尿转清,异物感34例(占80.9%),拔管后全部消失;腰痛腰酸4例(9.52%),也在拔管后消失;尿路刺激症状7例(16.7%),考虑与膀胱段放入过多,刺激膀胱三角区有关。术后低热9例(21.4%),抗生素治疗后效果不明显,但拔管后消失,考虑为异物排斥反应;1例女性患者双J管脱落自行排出(2.3%),其它均在膀胱镜下取出。

    3讨论

    3.1置管适应证
, http://www.100md.com
    双J管现在被广泛应用于上尿路手术中,肠道及盆腔的晚期肿瘤造成的输尿管梗阻、ESWL术前置管以及上尿路的开放性手术,双J管均被作为支架或引流而用,在我们所进行的上尿路开放性手术中,我们对双J管的应用体会有以下几个方面:(1)输尿管结石致局部慢性炎症、肉芽组织形成导致管腔狭窄;(2)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输尿管狭窄成形术及输尿管膀胱移植术后需预防狭窄者;(3)肾结石术后怀疑有小结石残留的。对于有下尿路梗阻、慢性尿潴留者因其膀胱内压高于肾盂压力,为了防止尿液反流,损害肾功能,不宜使用双J管,应在解除下尿路梗阻后才考虑放置。值得一提的是,在输尿管缝合时,双J管作为一个标志,也避免了输尿管的缝闭。

    3.2置管时间

    置管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术式。输尿管部分切除端端吻合者,我们放置5~6周,其它手术放置3~4周。由于置管后异物刺激,输尿管粘膜充血、水肿及溃疡等,置管时间愈长,感染愈严重[1],由于异物而形成结石者亦愈多,确实需要放置更长时间者,则可以在1个月以后换管。
, http://www.100md.com
    3.3置管并发症及处理

    (1)血尿:置入双J管后,因异物刺激,致使输尿管、膀胱粘膜充血、水肿,从而在双J管的刺激下导致血尿的发生。本组19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肉眼血尿,经多饮水、口服抗生素2~3d,大部分患者血尿消失,仅少数延续至拔管后,毋需特殊处理。(2)腰痛腰酸:本组4例术后腰痛均与放置双J管后输尿管反流有关。嘱其多饮水、增加排尿次数和立位排尿后,腰痛逐渐减轻或消失,拔除导尿管后未再出现腰痛情况。此后,我们对需要放置双J管者常规导尿5~7d,降低膀胱内压,防止早期输尿管反流,从而减少术后排尿性腰痛的发生。(3)尿路刺激症状:本组7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尿路刺激症状与双J管膀胱端过长刺激膀胱三角区或后尿道有关,也毋需特殊处理。(4)发热:术后发热29例,多数与异物排斥反应有关,通常拔管后体温恢复正常。

    有文献报道说,双J管放置后一部分可发生移位,发生率约在2.6%。我们认为防止移位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术前大致了解输尿管长度,可按公式:输尿管长度=0.125cm×身高+0.5cm计算,以选择适当的双J管;(2)放入膀胱后,可按压膀胱区,如此可见双J管内尿液反流;(3)在向上放入肾盂时,助手应帮助固定双J管,以避免在放置时,将双J管膀胱端拖出膀胱进入输尿管。本组117例未发生移位。冯志刚等利用自制抗回缩双J管也能有效地防止双J管在放置后发生向上移位[2]。

    参考文献

    [1]Docimo SG,Dewlof CW.High failure rate of indwelling ureteral stents in patients with extrinsic obstruction:experience at2institutions[J].J Urol,1989,142:277~280.

    [2]冯志刚,杨登科,林国安,等.抗回缩双J管的设计应用[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0,10:726.

    【收稿日期】 2011-01-12, http://www.100md.com(丁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