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118
编号:13766275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25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25日 《中外医疗》 201118
     【摘要】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TGA)是一种综合征,为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的少见类型,其特点是突然不能接受新的信息,保留远期记忆及自知力,常在24h缓解。

    【关键词】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临床

    【中图分类号】 R7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6(c)-0086-01

    短暂性全面遗忘症(TGA)是一种综合征,为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的少见类型,其特点是突然不能接受新的信息,保留远期记忆及自知力,常在24h缓解。现将我院2004年7月至2010年9月所诊断的病例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 百拇医药
    本组TGA25例,男16例,女9例,发病年龄20~80岁,平均50.5岁,均为急性起病。其中10例有不同诱因,如促发事件、情绪变化、过度疲劳、头部外伤及手术等,另25例无特殊诱因。13例有高血压病史,5例有冠心病史,3例有TIA样发作。

    1.2临床表现

    15例患者兼有逆行性遗忘和即时顺时遗忘发作,纯顺行性遗忘(混沌状态)发作9例,仅1例只有逆行性遗忘,而不伴有混沌状态。逆行性遗忘最短2h,最长23h。即时顺时遗忘发作之“混沌状态”最短5h,最长23h。大部分患者因遗忘出现有情绪紧张、反复提问等异常表现,如在熟悉的街道上反复询问我在哪里、自己要到什么地方、想做什么等。

    1.3实验室检查

    22例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其中5例示轻度脑萎缩,4例示腔梗。12例行TCD检查,约7例示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0例行脑电图检查,1例示中量阵发性高电位尖波和慢活动,提示癫性活动。25例行血脂检查,25例增高。25例行血糖检查,全部正常。
, 百拇医药
    2治疗

    25例全部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奥扎格雷,10例联合小剂量尿激酶。

    3结果

    25例经治疗全部治愈,其中2例1年后复发。

    4讨论

    TGA以中老年多见,但青少年也不发病,有报道最年轻发病年龄只有15岁[1]。本组25例平均发病年龄50.5岁,其中16例为男性,提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4.1诊断标准

    (1)发作时应有目击者。(2)发作时神经功能障碍仅限于重复提问及遗忘。(3)记忆丧失发作为一过性,通常持续数小时,一般不超过24h。(4)无其它重要神经症状和体征。(5)发病后患者完全恢复记忆,唯独发病期间经历不能想起,形成一个记忆空洞。
, http://www.100md.com
    4.2鉴别诊断

    (1)颞叶癫痫,有长期反复发作史,伴有自动症和行为异常。因TGA也有一过性发作,部分可复发,故两者之间鉴别十分重要,前者常有脑电图异常放电。(2)偏头痛(椎基底动脉型)发病年龄较轻,既往有类似发作。部分TGA患者可伴有偏头痛,但两者是否存在一定关系尚未肯定。(3)癔症发作。多为年轻女性,有明显的精神创伤因素,性格以自我为中心,暗示治疗有效。(4)功能性逆行性遗忘(FRH),多为突发逆行性遗忘,数周至2年以上方能恢复或永久不恢复。(5)其它疾病。如单纯疱疹性脑炎、一氧化碳中毒、血管性痴呆。

    4.3病因和发病机制

    TGA的确切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未明,目前未见有TGA的病理报道。已知其受损解剖部位在海马、海马旁及乳突体、边缘系统,该处血供主要来自大脑后动脉。因此,普遍认为大脑后动脉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TGA的常见病因[2]。本组患者当中13例有高血压病史,5例有冠心病病史,3例有TIA样发作,7例TCD检查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推测其病因也可能为大脑后动脉一过性供血不足。但临床上还有相当一部分病例,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这意味着单独用脑灌注来评估TGA是不恰当的。目前认为海马区氧化代谢低是TGA发作时脑功能失调的特异表现之一。有人观察到颞叶下外侧在顺行性遗忘中起主要作用,它首先从TGA低代谢中恢复过来,随后是在顺行性记忆和逆行性记忆中均起重要作用的鼻侧海马旁皮质区从低代谢中恢复过来[3]。
, http://www.100md.com
    4.4TGA治疗

    TGA属TIA特殊类型,故治疗原则是抗凝,抗血小板,改善脑循环,TGA一般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林晓东.短暂性全面遗忘症[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4,11(6):374.

    [2]吴红.短暂性完全遗忘[J].中华神经精神杂志,1993,26:308.

    [3]Kapur N,Millar J,Abbott P,et al.Neuropsycholoyia,1998,36(1):99~107.

    【收稿日期】 2011-01-16, 百拇医药(翟丰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