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3年第2期
编号:13173387
足踝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性注射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5日 《中外医疗》 2013年第2期
     [摘要] 现代医学主要是从微观方面来了解肢体肿胀的,很多人就认为炎症将导致损伤后的肢体使微循环发生改变,以及对创伤进行手术之后发生分子生物学因素改变和局部病理的生化,在骨伤科患者中,足踝部肿胀是极为常见的,即使肿胀程度不同,但其病情的发展与后是时相同的。在临床治疗足踝部损伤及炎症的治疗通常采用治疗性注射,这种技术在临床上简易但临床效果较好。该文就踝关节;足底筋膜;跗骨窦;趾间间隙;跗骨管以及第一跖趾关节的病理诊断与治疗进行说明与分析。

    [关键词] 足踝;诊断;注射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1(b)-0189-02

    临床上对关节腔、关节囊、腱鞘以及药物注射和软组织的抽吸都是较为常见的治疗技能 。以下主要从足踝中的第1跖趾、踝关节、足底筋膜、跗骨窦、趾间间隙与跗骨管关节的诊断与治疗进行探讨。

    1 踝关节

    踝关节主要由距骨与胫腓骨构成,皮质激素关节内注射的适应证就是踝关节炎。踝关节内注射治疗的指征有:关节炎、急性创伤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结晶体沉积病、滑膜炎等。当患者患有这些病经常会为疼痛或者关节不稳,体检过程中主要表现为:疼痛伴随运动受限,肿胀,畸形,行走不稳,关节发出弹响,有红斑并感到局部的温热。若诊断为感染就需要进行关检查或关节腔抽吸,这样验室检查对关节病就能作出明确的诊断。

    治疗时患者作仰卧状态配合治疗,其踝关节使之保持松弛状态,治疗时找到胫骨与距骨之间的关节间隙,关节间隙主要位于内踝的胫前肌腱内缘与内踝的前缘之间,同时做好定位标记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31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