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3年第12期
编号:13166627
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5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25日 余光琼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 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该组患者经上述处理后均痊愈出院,无脂肪液化及切口感染发生,其肥胖患者的愈合时间明显长于非肥胖患者的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与肥胖、贫血及糖尿病关系密切,加强围术期的管理可减少该病的发生。

    [关键词] 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

    [中图分类号] R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4(c)-0102-02

    脂肪液化是指脂肪细胞受损破裂后出现坏死、液化的过程,是妇产科患者接受腹部手术治疗后的一种比较常见并发症[1]。由于脂肪崩解后产物脂肪酸的刺激,可引起切口周围组织发生非细菌性炎症反应,从而延长了切口愈合的时间,增加了切口感染的机会,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2]。为探讨其产生的原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该研究对2008年1月—2012年6月在该院诊治的35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共35例,占该院同期行妇产科腹部手术的1.08%(35/3 243),年龄21~42岁,平均31岁。均于术后3~10 d换药时发现切口有淡黄色液体渗出,按压切口可见渗出液增多,两端皮下组织连接不够紧密,易于分离,又是仅有表皮相连,明显愈合不良,外观切口红肿不明显,渗液涂片镜下可见脂滴,但无细菌生长。其中妇科手术8例(22.86%),产科手术27例(77.14%);合并肥胖者16例,合并贫血者14例,肥胖合并糖尿病5例。

    1.2 处理方法

    切口渗液较少,范围较小者,应及时挤尽液化脂肪,并辅以红外线或微波理疗,20 min/次,2次/d,切口表面覆盖碘伏纱布;切口渗液较多,范围较大或渗液时间较长者,可拆除缝线,采用0.9%氯化钠盐水、甲硝锉冲洗清除液化组织后进行加压包扎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