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4年第7期
编号:13135727
探讨使用CT和MRI技术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5日 吴继雄 石安斌 杨秋云 方文亮 翟建春 张学军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核磁共振成像(MRI)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使用CT及MRI技术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2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分别使用了CT及MRI技术进行诊断,探讨两种检查对病灶的敏感度差异。结果 CT发现病灶数69个,MRI发现病灶数210个,MRI发现病灶数显著多于CT(P<0.05);MRI检出脑内非出血病灶35个,显著高于CT检查的9个(P<0.05);对脑深部区域的检查敏感度,MRI为18.1%(38/210),高于CT检查的8.7%(6/6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大脑皮层下区域的检查敏感度,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MRI检查敏感,尤其对脑内非出血病灶和深部病灶敏感度高,较CT检查优势更明显。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核磁共振成像(MRI);弥漫性轴索损伤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a)-0014-02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又称为脑白质剪切伤,是大脑灰白质在外力旋转作用下,引起脑灰白质交界处及位于中线结构的撕裂,主要临床表现为广泛的脑肿胀,脑内轴索水肿、撕裂和轴索并行的小血管破裂[1],是一种重症脑外伤形式,多数患者伤后意识丧失,昏迷时间长,病死率高,预后极差[2]。该研究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使用CT及MRI技术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2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外力作用下形成的颅内闭合性损伤,伤后出现昏迷及躁动不安等情况,没有定位明确的神经异常特征[3]。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17~75岁,平均(42.48±5.52)岁;GCS评分:3~12分,平均(6.25±3.63)分;致伤原因:车祸伤11例,高处坠落伤9例,砸伤4例,钝器伤2例。所有患者均于伤后4~72 h内进行CT及MRI扫描成像检查。

    1.2 检查方法

    26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