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429
编号:13659245
不同插管深度对药物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效果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15日 仇雅静
第1页

    参见附件。

     1.2 方法

    首先对该次研究的40例患者进行灌肠治疗试验,也就是在患者排便后,将一次性导尿管插入患者肛门8~15 cm,并滴入药液50 mL,温度保持在37~39 ℃,让患者采取半俯卧位和半坐卧位相互交替的姿势,观察组患者保留药液2 h以上,对照组患者保留药液不足2 h。两组患者在年龄、照射剂量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随后对两组患者采取药物灌肠的方法,灌肠药物为复方黄柏液50 mL加生理盐水50 mL,bid。对照组灌肠方法为:患者保持侧卧位姿势,并将其臀部抬高10 cm,从患者肛门处插入导尿管15~20 cm,滴入药液60 mL。患者进行左、右侧卧位与俯卧位的交替,并保留药液2~5 h;观察组:患者保持侧卧位姿势,从患者肛门插入一次性导尿管8~12 cm,连接灌肠器,缓慢滴入药液60 mL,温度为37~39 ℃。滴入药液后患者抬高45~60°半俯卧位和半坐卧位交替的姿势,保留药液2~6 h[2]。在对患者灌肠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与患者聊天,分散其注意力,尽量延长药物在体内保留的时间。两组患者均在晨起排便之后进行灌肠方法,7 d为1个疗程,弱治疗2个疗程后无效需转入其他科室治疗。

    1.3 疗效判定

    两组患者的疗效判定标准为:治愈:患者腹痛以及小腹下坠感消失,肉眼观测不到血便,便潜血试验为(-);显效:患者腹痛以及小腹下坠感消失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