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430
编号:13659099
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诊治效果分析(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25日 蒋昭君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诊断、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后循环缺血患者,行头颅MRA检查及椎动脉、颈动脉彩超检查,并积极对症治疗。结果 左椎动脉起自主动脉弓1例、巨长基底动脉2例、双侧动脉闭塞3例、单侧椎动脉闭塞3例、双侧动脉狭窄12例、单侧椎动脉狭窄19例,单侧椎动脉狭窄病例明显多于其余动脉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2.5%的患者有椎动脉V3段病变,病变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为V5(52.5%)、V1(40%)。40%的患者存在高血压,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危险因素。治愈21例(52.5%)、有效18例(45.0%),总有效率97.5%。治疗后平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水平,且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积与纤维蛋白原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颅MRA检查及椎动脉、颈动脉彩超检查是诊断后循环出血的可靠手段,根据血管危险因素及病情在控制血脂、血压及血糖基础上,首选溶栓治疗,血管成形术及外科手术治疗无效者予以抗凝治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综合疗效显著。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c)-0072-03

    后循环TIA与脑梗死即为后循环缺血,有20%的缺血性卒中为后循环缺血。由于后循环缺血病情特殊,需通过准确、全面的诊断与积极有效的治疗控制病情、改善循环系统供血功能[1]。为探讨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诊断、治疗方式及效果。该研究对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患者予以头颅MRA检查及椎动脉、颈动脉彩超检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