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434
编号:13656117
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膝关节镜患者效果探讨(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5日 《中外医疗》 201434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膝关节镜患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骨科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老年膝关节镜患者150例,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A组(75例)和B组(75例),分别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和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总有效率,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A组和B组患者阻滞总有效率分别为74.67%(56/75),96.00%(72/75)B组患者阻滞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患者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P<0.05);B组患者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B组(P<0.05);A组和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4.67%(26/75),6.67%(5/75);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膝关节镜患者可有效提高阻滞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超声;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老年;膝关节镜
, http://www.100md.com
    [中图分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2(a)-0075-02

    目前研究显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具有麻醉效果佳,循环系统干扰小及不良反应风险低等优势[1]。而在超声引导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可有效提高阻滞准确程度,改善麻醉效果[2],已开始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该次研究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老年膝关节镜患者150例,分别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和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总有效率,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膝关节镜患者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骨科收治老年膝关节镜患者150例,均行择期单侧手术,且ASA分级I-II级。入选患者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A组(75例)和B组(75例);A组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41例,年龄62~75岁,平均年龄为(66.51±4.89)岁,体重48~72 kg,平均体重(59.38±7.46)kg;B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39例,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为(66.64±4.93)岁,体重46~72 kg,平均体重(59.31±7.42)kg。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均行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及静脉通道建立,并给予芬太尼0.5~1.0 μgkg+咪达唑仑1~2 mg行基础镇静镇痛[3]。A组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治疗,即硬膜外导管置入后推注0.4%罗哌卡因4 mL,控制麻醉平面低于T10,之后继续推注10~12 mL;B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即患者放置侧卧屈髋屈膝位,腰从阻滞和坐骨神经阻滞分别采用腰大肌间隙入路和后入路进行,其中腰从阻滞以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与正中线背部交点旁侧4 cm处作为超声扫描点,而坐骨神经阻滞则以股骨大转子与髂后上棘连线中点垂线上4 cm作为超声扫描点。确定神经阻滞位置后首先推注4%罗哌卡因4 mL,超声下观察5 min未见周围血流出现后再依次将4%罗哌卡因20 mL和15 mL注入腰丛、坐骨神经。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患者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②记录术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包括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及尿潴留等,计算发生率。
, 百拇医药
    1.4 阻滞效果评价标准

    显效,手术过程中安静,无疼痛及其他不适;有效,手术过程中可感轻度疼痛,需加用镇静镇痛药物;无效,手术过程中麻醉平面和阻滞程度无法满足需要,可感剧烈疼痛,部分患者转行全身麻醉[4]。

    1.5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数据录入分析软件分别采用Epidata3.05和SPSS19.0;其中计量资料选择t检验,计数资料选择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阻滞总有效率比较

    A组和B组患者阻滞总有效率分别为74.67%(56/75),96.00%(72/75)B组患者阻滞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 百拇医药
    表1 两组患者阻滞总有效率比较

    注:※与A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比较

    B组患者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比较[min,(x±s)]

    注:※与A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A组和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4.67%(26/75),6.67%(5/75),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 百拇医药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注:※与A组比较,P<0.05。

    3 讨论

    老年患者因年龄增加,机体各系统功能退化严重,且常合并基础疾病,故手术创伤及麻醉耐受性明显下降[5-6]。骨科膝关节镜手术常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虽然麻醉效果令人满意,但交易诱发副交感神经异常兴奋,进而对循环系统造成极大干扰,不利于手术顺利进行[7]。

    对兴奋,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干扰较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可有效对整个下肢神经实施麻醉,因可减少椎管内用药对心血管系统影响,适宜用于高龄和危重症患者[8-9];同时其对无胃肠道和排尿功能刺激作用,故麻醉不良反应风险较其他麻醉方式显著下降[10]。而在超声引导实施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一方面可提高阻滞神经定位准确性,消除主观探查定位无法判断解剖变异对阻滞效果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有助于动态观察药物进入体内后对目标神经束包绕情况[11],有助于提高追加麻醉药物客观性。, 百拇医药(郭杏)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