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耳疾病 > 内耳疾病 > 耳聋
编号:13655670
低剂量扫描对先天性耳聋诊断的临床应用(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2月15日 《中外医疗》 201435
     [摘要] 目的 探究低剂量扫描对先天性耳聋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40(76耳)例先天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0(38耳)例,对照组采用原机标准条件(130 kV,100 mA)进行诊断扫描,研究组采取低剂量(130 kV,50 mA)进行诊断扫描,比对两组患者临床诊断效果。结果 研究组采用低剂量扫描诊断,临床诊断准确率86.8%,与对照组92.1%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重建方面,二者清晰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头部CTDI(32±0.8)mGy、(850±10)mGy·cm,与对照组(58±1.0)mGy、(1050±15)mGy·cm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扫描与标准计量扫描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自身受到的辐射剂量明显偏低,有利于保护患者身体健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今后临床诊断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 低剂量扫描;先天性耳聋;剂量指数;计量长度乘积;辐射剂量
, http://www.100md.com
    [中图分类号] R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2(b)-0029-02

    先天性耳聋是指因母体妊娠过程、分娩过程中的异常或遗传因素造成的耳聋,多为感音神经性耳聋[1-2]。目前临床中先天性耳聋患者发病数量呈现出了显著上升趋势,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今后工作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临床治疗难度,对医院及科室造成了较为深远的社会影响。常规CT标准剂量扫描是当前临床诊断的主要应用手段,尽管能够取得较为准确的诊断结果,但是患者在诊断过程中受到的辐射剂量较高,对其身体造成了一定影响[3-4]。因此,降低扫描剂量、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成为当前工作的重要内容[5]。该院通过对2011年5月—2014年8月收治的先天性耳聋患者实施低剂量扫描,取得了比较理想的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 百拇医药
    选取该院收治的40(76耳)例先天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0例(38耳),对照组中男14例、女6例,年龄5个月至7岁,平均年龄(4.0±1.5)岁,耳聋原因:遗传因素6例、药物中毒10例、疾病损害3例、分娩过程损伤1例。临床表现为听力障碍。研究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6个月至8岁,平均年龄(4.5±0.5)岁。耳聋原因:遗传因素5例、药物中毒9例、疾病损害4例、分娩过程损伤2例。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6]。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耳聋原因、临床表现,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PLUS4螺旋CT标准条件(130 kV,100 mA)进行诊断扫描,研究组采取低剂量(130 kV,50 mA)进行诊断扫描[7]。

    1.3 统计方法

, http://www.100md.com     该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诊断结果比对情况

    研究组采用低剂量扫描诊断,临床诊断准确率86.8%,与对照组92.1%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比对情况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诊断效果比对情况[n(%)]

    2.2 两组患者辐射剂量比对情况

    研究组患者采用低剂量扫描后,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比对情况,见表2。
, 百拇医药
    表2 两组患者辐射剂量比对情况(x±s)

    2.3 标准量与低剂量扫描在三维重建方面的比较

    两组患者应用不同剂量扫描诊断后,研究组患者层内分辨率0.5 mm、层间分辨率1 mm,与对照组0.6 mm、1.1 mm相比较,χ2=0.013,、0.010,在三维重建清晰度上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CT诊断检查中过量的累积辐射照射将在一定几率上致癌已经成为医学界公认的事实[8-9]。为此,Naidich在1990年提出了CT螺旋诊断在确保诊断结果准确性基础上降低扫描剂量的观点,为低剂量扫描拉开了研究的序幕[10-11]。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也证实了这一观点具有的较高的可行性,如:刘贯清[12]等人(2013)在其撰写的文章中分析了120 mA、50 mA、30 mA三种剂量扫描结果比对情况,其中30 mA剂量将会严重影响诊断结果,而50 mA与120 mA诊断结果没有明显差异,表明低剂量水平为标准计量50%左右二者扫描结果相当,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却明显降低,而这与该次研究结论不谋而合。该次研究中,研究组采用低剂量扫描诊断,临床诊断准确率86.8%,与对照组92.1%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头部CTDI(32±0.8)mGy、DLP(850±10)mGy·cm,与对照组(58±1.0)mGy、(1050±15)mGy·cm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三维重建所获得的影像资料在清晰度方面没有明显差异,进一步说明了低剂量扫描所具有的低辐射优势,同时又不影响临床诊断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今后临床诊断工作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金花,张凤翔.低剂量螺旋CT临床的应用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5):581-584.

    [2] 韩丽军.多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临床应用进展[J].吉林医学,2012,33(8):1664-1665., http://www.100md.com(赵宇)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耳疾病 > 内耳疾病 > 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