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5年第6期
编号:13119635
鼻内镜下下鼻甲粘膜下吸切术治疗肥厚性鼻炎疗效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2月25日 《中外医疗》 2015年第6期
     回顾该院收治的100例肥厚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治疗方法作为分组依据,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14~62岁,平均(47±3.1)岁,病程0.4~3年,平均(2±1.1)年;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15~62岁,平均(46±4.5)岁,病程0.5~3年,平均(2±1.5)年。两组均符合肥厚性鼻炎临床诊断标准,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鼻塞,部分伴有黏液性涕,鼻腔粘膜呈暗红色或浅红色,下鼻甲肥大且不光滑,使用1%麻黄碱收敛效果不理想,经常性使用减充血剂滴鼻治疗。两组均无患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下鼻甲骨质增生性肥大、鼻中隔偏曲者,均无治疗相关禁忌证,治疗前均采用鼻内镜检查,且对鼻窦冠状位行CT扫描。两组在临床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具体为:采用2%利多卡因肾上腺素行局部麻醉,直视情况下将病变鼻甲肥厚部分剪除,后采用凡士林纱条填充鼻腔止血,1~2 d后即可取出;患者术后不可行剧烈运动,每日采用麻黄素棉片收缩鼻腔粘膜。

    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下鼻甲粘膜下成形术治疗。具体为:鼻内镜下,先采用1%地卡因行鼻腔粘膜表面麻醉,再采用2%利多卡因行下鼻甲局部粘膜下浸润麻醉,使粘膜膨胀隆起;采用2 mm切割吸引器刀头剥离段插入下鼻甲前端游离缘粘膜下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