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5年第7期
编号:13119408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5日 《中外医疗》 2015年第7期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于治疗前对以上86例患者进行MRI、CT、X线检测,进而基本明确患者的损伤情况,如稳定性、损伤程度及其骨折类型。其中脊柱不稳定损伤的判定标准如下:椎体压缩1/2以上,后凸畸形在20°以上,三柱损伤,且CT现实椎管累及50%以上[4]而稳定型骨折则与之相反。之后将损伤椎进行主次区分,通常次要损伤多为压缩型骨折,而主要损伤则包括了骨折脱位和爆裂型骨折[5]。其中40例患者被诊断为稳定骨折,而46例患者被诊断为不稳定骨折,前者采用的植钉固定或保守治疗,后者采用的是前路固定、短节段和长阶段固定手术疗法。

    1.2.2 治疗方法 针对乙组46例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首先要做的就是分析骨折部位长短,进而将长节段固定术和短节段固定术合理的选择,并且以检测的X线片子为依据进行手术治疗,具体的方法是先对患者进行全麻,之后将后路手术实施,患者取仰卧位,垫枕于会阴部、胸腰段两侧和胸部,悬空腹部,抽出垫于胸腰段两侧的垫枕后复位,以纵向牵引进行骨折复位,腹部施压结胸腹部返反弓,在复位失败的情况下,则应用椎弓根钉,在它和连接棒的压紧,提拉和撑开作用下复位,同时行后正中入路,且以伤椎为中心,将相邻椎间关节和椎板显露,再在X线的作用下将椎弓根螺钉置入[6]。假如将长节段固定应用,则要将伤椎相邻的上下椎体固定,在明显压迫椎管和神经症状严重的情况下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4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