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6年第34期 > 正文
编号:12982972
类风湿关节炎从虚论治(1)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2月5日 《中外医疗》2016年第34期
     [摘要]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有正虚因素参与。初病多由卫表不顾,感受风寒湿邪,气血痹阻发为痹证。久病致肝肾不足、脾胃亏虚,气血两亏。故疾病不同阶段应酌加扶助正气药物。初期益气固表,病程中顾护脾胃,后期补益气血,调补肝肾。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正气亏虚;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2(a)-0195-04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其特征是关节的肿、痛、僵、畸,并可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其基本病理特点是滑膜炎和血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 ,因其发作时关节疼痛不可触,且病情顽固,缠绵难愈 ,亦称“历节风”、“顽痹”等。论其病因,《素问·痹论》有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证初起,常有受寒湿、疲劳等诱因。但是,诚如内经所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为有正虚,外邪侵扰才会发病。同时正气的虚实也常决定疾病的传变和预后[1]。娄多峰教授亦认为,正虚是RA发病的内在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当风寒湿邪侵袭人体,若正气不虚,即便外犯肌表,卫气与之相争,亦能正胜邪却而病自愈。若正气亏虚,感邪后邪气内传,痹阻关节筋骨,则发为痹证。《灵枢·五变》云:“粗理而肉不坚者,喜病痹。”说明了正虚是导致痹证发生发展的原因。大抵先天不足,后天饮食失宜,房劳过度,久病伤正等,均可引起正虚。在类风湿关节炎不同发病阶段正虚主要有如下表现。

    ①卫表亏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初始发病或慢性病程急性发作时每有感寒、遇湿等诱因。《类证治裁·痹症》明确指出:“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气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诸病源候论·风痹候》说:“痹者......由人体虚,腠理开,故受风邪也”。风寒湿邪外袭,犯于卫表则为恶寒发热,若正胜邪却则病止。若病邪较甚或正气虚弱,病邪则深入筋脉肌肉骨,闭塞不通,不通则痛,发为痹证,病情往往缠绵难愈[2]。刘健[3]认为,正气不足是痹证发生的内因。营阴不足,卫气虚弱,外邪乘袭,气血痹阻而发病[4-5]。郭奇[6]也认为,脏腑气血不足,营卫失调,外感邪气是发病原因。在早期,大多邪实为主,大抵由于卫表亏虚,风寒湿邪外束,筋脉气血痹阻而致病。故首要祛邪。但可以根据辩证及患者体质随证加用扶正药物。若风邪偏盛,证见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可有一个或多个关节及肢体累及,疼痛呈游走性。或兼有恶风、发热等表证。苔薄白,脉浮。则予疏风通络,散寒除湿之品,酌加养血祛风药物。可予《宣明论方》中防风汤加减。方中当归补血活血,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肉桂有助于振奋阳气,祛除风寒湿邪外出。若寒邪偏盛发为痛痹,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疼痛较剧烈,遇寒加重,得温痛减。可同时兼见形寒肢冷等。舌淡,苔薄白,脉紧。治拟散寒通络,祛风除湿。同时结合温阳补火,所谓“阳气并则阴凝散”。可予乌头汤加减。乌头汤祛风除湿,宣痹止痛。方中炙黄芪一味,有益气固表,利血通痹作用。其补气作用强。气主煦之,有温煦作用,并有防御作用,能护卫肌肤腠理,抵抗邪气入侵。若湿邪为主,发为着痹,表现为肢体关节酸楚疼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舌淡苔白腻脉濡缓,则治拟除湿通络,祛风散寒止痛。应结合健脾益气之法。方选薏苡仁汤加减。薏苡仁健脾除湿,舒筋除痹,有标本兼治之效。此外,可加用苍术、白术等。

    此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要使用甲氨蝶呤、雷公藤、来氟米特等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免疫抑制剂使用后,患者体抗力下降,时有感冒,有些患者有反复皮肤真菌感染,还有的患者出现带状疱疹,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应注意顾护正气。例如时有感冒的患者可予玉屏风散益气固表实卫。服用免疫抑制剂后时常有皮肤真菌感染的患者可以加用扶正胶囊(黄芪、冬虫夏草等),有助于改善病情。

    ②气血不足。古人论风湿痹“由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李翰卿亦认为,“痹发之前,气血必亏,三气乘之,关节闭塞”。同时,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过程中,患者常常自觉倦怠神疲,乏力。盖因久病伤正,导致气血亏虚。故气血亏虚既是病之因,又是病之果。临床上,类风湿关节炎久病患者可以见到有慢性病贫血,一般为轻中度贫血,极少数患者表现为重度贫血。贫血程度通常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的活动性相关。可能因体内存在铁的利用障碍,此外,亦可能与骨髓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反应下降,红细胞寿命缩短及滑膜细胞等对红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强有关。贫血的患者常见面色晄白,气短自汗懒言,头晕耳鸣甚至动则胸闷、气急。治拟祛风除湿、益气养血。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方中黄芪甘温,固表实卫、益气养血。量可用至30 g左右。芍药养血和营。当归补血活血。虚人感邪每多用之,扶正而不敛邪,祛邪而不伤正,有标本兼治之效。而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倦怠食少、心悸健忘等。若气血亏虚较甚,可用圣愈汤加减。此方出自李东垣《兰室秘藏》,方中黄芪、人参补气,当归、生地、熟地滋阴养血,川芎理气。“此六味皆醇厚和平而滋润,服之则气血疏通,内外调和,合于圣度矣。”类风湿关节炎迁延不愈,后期每正虚邪恋。故在祛风除湿、活血通络、通痹止痛等积极治疗原发病基础上酌加益气养血扶正药物,慎用伤气攻伐之品,每能收效。

    ③脾胃亏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程中常常会有脾胃亏虚表现。首先,脾胃损害可以成为类风湿关节炎病因。《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谓:“内外所感,皆由脾气虚弱而湿邪乘而袭之[7]。”陈湘君[8]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活动期以脾虚为主因,兼见寒、湿、热等,而慢性期则以肝肾亏虚为主,兼有痰瘀之邪痹阻经络。李微[9]认为风湿病是否发病与脾胃密切相关。脾主四肢,脾胃受损,影响气血化生,患者多有食欲不振,胃脘不适,部分病人出現消瘦,甚至贫血,肌肉萎缩等。水湿不化,酿生痰瘀,痹阻气机,不通则痛。加重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治当顾护脾胃。药物多用陈皮、茯苓、白术、薏苡仁、山药等。此外,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西药易损伤脾胃,例如消炎止痛药物,患者久服后经常胃痛、嗳气、反酸,消化不良甚至消化道溃疡。一些免疫抑制剂也常常导致患者胃脘不适,纳差食少。而且,患者每因为消化道症状自行减药或停药,导致病情控制不良。所以中药在辨证基础上常加用生谷芽、生麦芽以资醒脾,培补后天。陈皮理气,六曲健胃消食。藿香、佩兰化湿、醒脾、止呕。若湿邪偏盛,可用薏苡仁汤加减。内经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主运化水湿,喜燥恶湿。脾虚不运容易生湿,而湿邪过多又容易损伤脾阳。互为因果,恶性循环。湿性趋下,常表现为关节或下肢肿胀。湿性缠绵难愈,病情久延。方中薏苡仁健脾除湿。故一味薏苡仁,寓标本兼治之意。 (许文亚 刘秋红 李晓茹)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