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7年第21期
编号:13078758
缺血性肠炎临床诊疗效果(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中外医疗》 2017年第21期
     1.3.1 西医保守治疗 西医学的角度,认为早期缺血性肠炎患者,可通过肠道供血改善的方式,方可实现症状消除与病变恢复的目的。即在把控病原因的条件下,利用静脉补液和进食、肠道氧耗控制与扩血管药物摄取的形式,对机体肠道内环境予以修补改善,常见药物为丹参(名称:复方丹参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1020167)、低分子右旋糖酐(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5313,)和硝酸甘油(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3022503,)[4]。

    1.3.2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在血管造影的基础上,依患者血管狭窄和血管堵塞、血管血栓等症状,通过导管充气扩张、支架安放、局部给药等手段,以高压力与高浓度靶向提升血管内药物浓度,以此在药物无吸收与无代谢的情况下,促使药物在短期内达到药效发挥的目标,对患者局部症状予以改善[5]。

    1.3.3 中药治疗 缺血性肠炎具有发病急和传变快、病情重与并发症多的特点,但因中药熬制时间过长与疗效慢的特性,对急性缺血性肠炎作用效果相对较差,而慢性缺血性肠炎却存在显著治疗优势,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例如:膈下逐瘀汤(10 g:当归和赤芍、五灵脂与桃仁,5 g:红花)配以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混合使用,可依据IC临床症状,将其分为气滞血瘀与脾肾阳虚、湿热下注、肝脏脾弱与脾胃虚弱5型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8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