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9年第10期
编号:13384923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效果的回顾性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5日 《中外医疗》 2019年第10期
     临床中,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主要指口腔、咽喉、面以及颈部的软组织发生了感染反应,属于一种常见疾病,病情发展较快和预后较差是该病症的的主要临床特点。通过研究发现,导致该病症的主要原因为厌氧菌和需氧菌感染所致。红肿、发热或脓肿是导致该病症的主要原因,若治疗不及时,则极易导致弥散性蜂窝织炎或脓肿的情况发生,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发展和加重,则极有可能导致败血症、纵膈脓肿等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均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1]。为此,该文就主要从该院2014年3月—2018年9月间收治的10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了该病症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治疗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在该院收治的10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有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50例,患者年龄介于13~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7±2.2)岁,病程介于6~16 d之间、平均病程为(10.3±1.2)d。感染部位主要可分为颌下间隙、嚼肌间隙、颊间隙、眶下间隙、口底间隙、翼颌间隙、咽旁间隙、舌下间隙、颞下间隙以及颏下间隙,分别有36、20、17、12、8、5、4、2、1、1例。感染源主要为牙源性感染、腺源性感染、外伤性感染,分别有92、13、1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患者入院后,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实施多方面具有针对性的检查,比如生化检查、血常规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同时采用病灶位置的少量脓液实施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2]。

    1.2.2 治疗方法 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主要可分为3个方面:①支持治疗。加强患者体能以促进患者伤口愈合。在此过程中,应着重主要并发症的防治,同时保证引流和敷料具备足够的清洁度,从而防止再次感染的情况发生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38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