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9年第13期
编号:13379151
第二恒磨牙远中牙龈高度与牙周病的相关性探讨(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5月5日 《中外医疗》 2019年第13期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口腔科分泌物培养、X线摄片以及血液常规检查等诊断是否患有牙周病,临床诊断标准:①物理刺激牙龈,牙龈易出血;②观察患者口腔,牙周病附近牙龈充血红肿,且患者牙齿松动;③X线摄片检查结果显示牙周炎患者牙槽骨不同程度吸收[3]。需要测量仪器进行牙龈高度的测量,具体操作为:将测量仪器放入患者口腔内,展现牙龈颊侧的最低值,最后以游标卡尺测量牙龈高度,数据精确到0,01 mm,每个人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4]。

    1.3 观察指标

    随访并测量两组患者的第二恒磨牙远中牙龈高度,取平均牙龈高度变化值,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牙周病发病情况。

    1.4 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随访4周,B组患者平均牙龈高度变化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随访患者4周后,B组牙周病总发病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9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