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19年第20期
编号:13418259
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9年7月15日 《中外医疗》 2019年第20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于该院进行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50例,男2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4±2.7)岁,病程3个月~3年;观察组患者50例,男22例,女28例,平均年龄(43±2.6)岁, 病程3个月~3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致病因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经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4]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②经前期治疗临床症状已得到控制,病情较稳定;③排除颅脑损伤、严重肢体损伤及视听障碍患者;④排除先天精神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患者;⑤护理研究征得患者及患者家属同意,且签署同意书;⑥研究符合伦理规范标准,获取伦理委员会许可。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定时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对患者日常生活进行基本照顾,保证患者安全,观察患者情绪,遵循医嘱采取利培酮等精神类药物治疗。

    1.3.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心理康复护理措施,具体方法为:①成立持续性跟踪小组:成立由专业医师及护理人员组成的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由资深医师担任组长,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明确各人员分工与职责;②制定临床护理路径方案:建立患者档案,在患者入院时进行病情评估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由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制定专业详细的临床护理路径图表,以时间为横轴,护理手段为纵轴进行护理。护理节点从入院当天起 ......
上一页1 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18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