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疗》 > 202014
编号:13841732
产科麻醉中罗哌卡因的临床效果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5月15日 《中外医疗》 20201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134例行子宫下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作为调查对象,按照产妇手术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7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6~41岁,平均年龄(31.2±3.8)岁;孕周37~41周。对照组产妇年龄26~39岁,平均年龄(30.5±4.2)岁;孕周36~41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在年龄、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次研究所选择的病例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且患者以及家属知情同意参与。

    1.2 方法

    两组患者予以术前准备,告知手术过程及相关风险,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后进行等待手术。所有患者行子宫下剖宫产手术,建立静脉通路后,输入约500 mL乳酸林格液于患者体内,实施腰麻(硬膜外穿刺麻醉)。指导患者于左侧卧位,以腰椎L2~3或L3~4取穿刺点,进行穿刺引导,待脑脊髓液流出后,给予药物输液注入蛛网膜下联合药物麻醉,输注速度控制在0.2 mL/s以内。

    对照组行2 mL 0.75%的布比卡因(国药准字H31022840,剂量为5 mL/支)混合10%浓度的葡萄糖注射液缓慢匀速注于产妇体内[3]。

    观察组行2 mL 0.75%的罗哌卡因(国药准字H20103636,剂量为10 mL/支)与10%浓度的葡萄糖注射液结合缓慢匀速注射于产妇体内,放置硬膜的导管后,需要将产妇的手术床向左边倾斜30°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9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