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康忠告》 > 201510
编号:13632747
中医养生的思考(1)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0月1日 《健康忠告》 201510
     中医养生,一个曾经炙手可热的名词,一个造就了一批大红大紫“明星”的舞台。风吹过,有的“明星”倒下去了,有的“明星”依然活跃在这个充满金钱利诱的舞台上。中医养生热,就象是一面镜子,反映出当今社会对健康保健的极大需求;折射出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医患关系紧张、群众对当前医疗机构普遍缺乏信赖等诸多的社会问题;医院体现重治已病而轻治未病,多于治而轻于防;中医专家重行轻言,正确科学的养生知识缺少推广普及,专家理论过于深奥,老百姓越是难懂越能体现专家水平;媒体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主管部门对鱼龙混杂的养生市场缺乏有效监管。

    一、中医养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中医养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里的绚丽瑰宝,更是世界灿烂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就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国养生文化的萌芽可以上溯到殷商时代。在漫漫几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医养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特别是儒、法、道、墨家的思想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哲学特色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传统哲学十分强调自然界是一个普通联系着的整体,提出天人相应,天人感应等思想。认为天地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中医养生文化中亦体现出这种原则。

    中医养生理论突出辨证施治。辩证法是中国哲学的特色和优势。中医确定的整体辩证观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这一特色。中医养生强调因时、因地、因人而宜,强调养生保健要根据时令、地域和个人的体质、性别、年龄的不同,而制定相应的方法,人是自然界的一部份,与自然界有着密切的联系,人必须认识自然、顺应自然、适应自然,同时根据个体的阴阳盛衰情况进行调摄,达到健康长寿。

    成书于秦汉之间的《黄帝内经》的第一部就是关于养生的书,已经形成系统的养生观,对后世影响深远。而大量的实践也证明,科学养生的确行之有效,能延长人类的寿命,提高生命质量。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60%与自己的日常养生有关,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与社会因素有关,8%与医疗条件有关,7%与地理、气候、环境有关。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健康理念不断增强,中医养生更是得到了广泛认可和推崇。特别是近年来,国内更是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中医养生热。当前,我国人均GDP已达3700美元,居民消费能量逐渐释放,预计到2010年底,我国健康养生产业规模将超过一万亿元。随着国家推行健康中国2020战略,未来10年更将是我国健康养生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养生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不知何时起,养生似乎成为了全民话题。当我们看到书店热销榜上总充斥着林林总总的养生书籍,当我们看到每天清晨无数的人进行晨练,当我们看到每年秋冬,许多人不惜花重金、排长队去开药方的时候……我们应该感到欣慰,因为养生寄托着人类延续生命的美好愿望,代表着人类对于未来充满了希望。

    中国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疾病的增多让大家开始看到关注健康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大,亚健康人群逐年增多。大家不仅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活得好,活出质量,老百姓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各种中医养生服务需求“水涨船高”,养生市场的火爆就成为必然。

    如今,养生成为街头巷尾的大爷大妈聊天的首选话题,人人都能说出些中医良方、养生门道,生活全无规律的年轻人也开始讲究起科学起居饮食,养生之风渐盛,大有接过前一阵“国学热”的接力棒之势,狂热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2009年以来,电视上以养生为内容的栏目层出不穷,访谈、娱乐节目中,养生专家的风头毫不亚于娱乐明星。仅北京电视台的众多频道中,与养生保健有关的节目就多达十几个。从中央到地方电视台也兴起很多养生、健康类节目;网站中健康新闻、营养博客的点击量扶摇直上;一时间养生“明星”声名鹊起,全民“养生时代”已经到来。

    养生保健类图书卖得风生水起,一直是图书市场的绝对主角。各大书店图书销量排行榜前十名必有养生类书籍,据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今年3月份的“全国非虚构类畅销书排行榜”上,排名前5位的书籍中有4本是养生保健类读物。图书大厦、网络书店的畅销排行榜一定有养生类书籍的身影。

    养生保健业已成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巨大的养生保健消费需求市场,极大地刺激和促进了我国养生保健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养生热”现象留给我们深刻的思考和反思,中医养生如何传承民族传统中医文化、遵循和崇尚科学、正本清源,规范行业,整合资源、发展创新,用科学的中医养生理念指导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目前摆在全国中医养生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养生市场之乱象

    “芳香疗法、肾部保养、消遥易筋、太极杵针、古典推拿……”中医养生机构在全国城乡“遍地开花”。除了专业中医医疗机构开设冬病夏治、膏方养生等服务外,街头巷尾几乎所有的洗浴足疗店、美容院、按摩院等也打着中医养生的招牌,推出推拿、拔罐、悬灸、刮痧、足疗等属于中医药保健技术范围的项目,包治百病。

    一些没有医疗资质的养生机构,打起了健康咨询、食疗的擦边球,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除却传统的中医技术服务项目,有的美容院还另辟蹊径开出肾脏保养、脊柱保养等中医项目。在医院“治未病”方兴未艾的同时,坊间中医养生市场大有日益走红趋势。

    网络和平面媒体中,招聘“中医养生师”的广告铺天盖地。许多非医学专业出身的人士通过简单培训,掌握初步技术就开展中医养生服务;更有甚者,在部分只顾牟利的美容养生机构内,从业人员连基础的培训也没进行,便草草上岗。现在只要有点中医常识的人就敢说养生,上电视讲座、著书立说。在电视节目里,严谨、科学的中医养生知识可以被戏说、娱乐;全国有近400家出版社出版的数千种健康类图书中,究竟有多少鱼目混珠、鱼龙混杂之辈?一部曾经红极一时的养生书,6个月销售量突破了300万册,可谓是创造了出版界的神话。, http://www.100md.com(赵龙)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