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3年第22期
编号:13147289
医疗建筑谋变(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1月15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3年第22期
     此外,医院用水、用电工程建设也应遵循同样的逻辑,始终着眼于医院整体规划。随便大幅度调整医院规划床位规模是机电工程建设的大忌。

    整个医院的道路建设也应一次性到位。因为医院一旦投入使用,道路翻修就可能影响到建筑空间和机电工程的使用品质。

    更富智慧

    “由于能源系统涉及各子系统,设备纷繁复杂,因而能源消耗较为分散。仅通过某个节能设备或节能技术的使用,难以确保获得最大的节能收益。”金克荣告诉记者,随着医院整体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智能建筑可以提高设备功能,减少运行维护人员,而且利用自动控制系统,可有效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

    她表示,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院妇儿楼的智能化改造中,最为典型的当属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和控制空调机组系统。两套系统相互配合,便可以人性化地控制温度。制冷组每日到病房楼里进行实地测温,并及时反馈到楼宇自控组,对温度进行合理调节。楼宇自控组根据各个病房的负荷,调节风阀和水阀,达到供需平衡。

    “智能建筑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医院传统的管理模式、医疗习惯,也影响到医院的建筑设计。”金克荣表示,医院建筑智能化的实现,必须与建筑技术相结合,建筑需要为智能化系统提供良好的平台。医院建筑设计从整体布局、平剖面设计、结构强度、墙体选材到管线走向、设备安装、电力容量等都必须有全新的考虑。

    作为多年的行业老兵,董建华对将楼宇自动化技术引进医院也十分关注。据他介绍,在非医疗工程建设中,多维可视技术应用越来越广。如果引入到医院建设中,早在规划建设阶段,这一技术可以实现功能模拟,查找规划设计中的管道碰撞等问题,还可以用于工程量管控,甚至可以模拟医院内的人流情况。

    “即使在工程完工后,这一系统也可以交付给管理部门,用于后勤运维管理。一旦院内电梯出现问题,就会自动报警。甚至连空调的滤芯堵塞,它都能报警提醒。”

    尽管前期规划再缜密,医院建筑设计总是从蓝图而来,而且医院建筑的周期往往较长,落地之后难免与实际有偏差。作为行业专家,赵奇侠提出,医院建筑应该引入“建筑后评价”的理念,由管理的介入来完善建筑的功能。近年来,医院管理者开始注重节能减排,开源节流,引入了全员成本核算理念,最后都要落实在医院建筑和设备等硬件上的消耗上。建筑空间已经固化,提升效率还是依靠建筑后评价,依靠管理介入。

    “医院刚开始搬到新楼时,B超检查总要积压三四天。建筑空间属于硬性限制,无法通过增加设备数量来解决问题,因此只能通过管理手段来调节。医院不得不延长开机时间,提升机器利用率,减少患者积压。”赵奇侠补充。, http://www.100md.com(曹凯)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