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4年第9期
编号:13129903
上海医学园区飙进(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1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4年第9期
     做实政府治理

    一系列政策出台背后,反映出的是上海市政府主管部门的强势治理。作为中国经济中心城市的上海,其政府治理能力不论主客观之需,都要求更注重精细化。就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而言,综观近年来上海市相关领域的改革举措不难发现,上海市对医改节奏的把握与制度设计,有自身的精巧规划。

    2011年5月,上海市政府区内各级机构印发《关于本市加快新城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在“十二五”时期,上海市城市建设的中心向郊区转移。新城建设对郊区发展意义重大,将新城作为支撑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空间,是实践和发扬世博理念与效应的重要抓手,从而加强与长三角地区联动发展、共同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现代服务业被当作上海城市转型的重要力量。在许速看来,医疗服务业既是一项产业,也是一座城市的名片。“现代医疗服务业是现代服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的GDP发展要向服务产业要效益。”许速认为,高端医疗是健康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上海与国际接轨的一项重要条件。
, 百拇医药
    “基本形成亚洲医学中心城市的主要功能”,上海市“十二五”规划对上海医疗产业发展有着明确定位。因此,对上海市而言,与医疗资源相对丰富的三级医院相比,居民多元化医疗需求中的高端医疗服务供给,存在明显短板。而根据规划,在2015年,“初具规模”的两个园区将弥补这一短板。

    与此同时,上海市也未忽略在平衡医疗资源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上的投入。为建设健康城市,上海市近年来全力推行“5+3+1”郊区医院建设,即在5个区县内新建5个三级医院项目,在3个区县扩建升级3个三级医院项目和1个金山区属三级医院迁建项目。此外,上海还在盘活二级医院资源、社区卫生服务改革、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家庭医生制度方面,做出了在全国相对有影响的改革探索。

    上海市的政府治理能力还体现在其对区域内不同体系下优质资源的协调与整合。2009年,上海市开展“医疗属地化管理”试点,希望借此打破市内一、二、三级医院各自为政、职能不清的困局,根据所属区域将医院重新打包,整合公立医疗资源。显然,将驻地上海的复旦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等四家“副部(军)级”高等院校附属的医疗资源协调好并非易事,而上海市在制定卫生区域规划时,为每一方都预留了相对均衡的发展空间。可资包括北京市在内的国内其他城市借鉴。
, 百拇医药
    同时,上海市在政府层面对医疗机构建立的管办分开制度,依旧没有被国内其他省(市)所超越。2005年,为推行管办分开,上海市成立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作为市级公立医疗机构国有资产营运与管理的责任主体和政府办医的责任主体,负责预算、资产管理、规划以及院长绩效考核。不难发现,这一改革的实现,为日后上海市医疗资产的管理和经营埋下伏笔。

    2011年,上海市在全国最先公开承诺让公立医院“剥离特需”。为此,在对医院院长的考核上,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将对医院院长的经营业绩考核比例降至6%。“当时计划用三年的时间,但现在看来,还受制于很多政策和机制上的障碍,会有一个过渡期。”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高解春告诉《中国医院院长》记者,剥离特需不能“一刀切”。

    “特需医疗就是用一个不合理的部分维护另外一个不合理的部分。但在一定时期内,特需医疗还将存在——公立医院取消特需之后,社会的需求如何满足?现在缺乏成熟的民营医疗机构平台,将给政府监管带来很大压力。”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黄国英表示担心。
, 百拇医药
    而上海市政府正在将这种担心转化为机遇。按照上海市现有的政策设计,公立医院被剥离的特需,去向正是目前正在建设的两个医学园区。《上海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5》明确提出,“鼓励公立医院与两个园区开展人员、品牌、技术等形式的合作”。

    谈及上海市社会办医的优劣势,许速认为,上海的地理区位造成的高额地价,使得它在很多领域没有优势。然而,上海市政府对公共政策的制定,相对更加严谨而有规划,更加注重精细化管理,与其他区域相比,上海市向来都以更为开放与合作的心态吸引投资。

    资产运作熟稔

    相对于国内同类城市,上海市近年的改革历程为今日的社会办医做足了先天准备。在这些准备的基础上,上海市在运作公立体系内部资源上的熟稔,或是其推动社会办医、发展高端医疗的制胜因素。

    2014年1月,在位于上海市闵行区的上海市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推进办公室内,上海虹信医疗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深圳万科企业股资产管理中心、上海复旦医疗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等四方负责人签约,正式合资设立上海万科儿童医院。虽然合作方案多次修改,但对进军医疗领域不久的万科地产而言,这是其在国内推进最顺利的合作项目。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这种顺利正是来自其中的政府股份。
, 百拇医药
    该医院定位为民营营利性医院,由万科集团主要投资兴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负责建成后的管理与运行,以收取管理费的形式参与其中。在黄国英看来,医院可以“赚富人的钱,为穷人做慈善”。虽然“公私合作”在此轮医改中向来存在争议,而在上海市现有体制下,类似合作却愈发广泛。

    据记者了解,上海虹信医疗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由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与上海上信投资管理中心合资成立,许速被政府委任为董事长。2013年7月,该公司作为政府资本代表,在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开建医技中心,后者定位是园内一站式高度集约的医技、后勤和商务服务的共享平台,此外还将提供超市零售、饮料快餐、银行保险、高端诊所、学术交流、办公展示等一系列便捷的配套服务。对于园区内引入的国际医疗机构,该公司也会找机会“投一把”。

    同时值得注意的,还有上海复旦医疗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该公司由复旦大学及其中山医院、华山医院等附属医院共同组建,公司以上海复旦医院管理有限公司为核心主体。自2003年成立后至今,该公司已完成多例投资和重大经营活动。近年来,其还吸收了中信泰富有限公司与新加坡健保集团等公司的投资。公司依托复旦大学和附属医院的资源,构建发展医院管理、医院后勤、医院药品、物流和健康管理等医疗项目产业。
, 百拇医药
    这一现象在上海交通大学体系下亦同样存在。在同一年内,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为核心,联合十余家投资、托管医院共同组成上海仁济医疗集团,仁济医疗管理公司作为集团的运营主体和管理中心。上海仁济医疗集团总裁郭跃表示,集团目前是一个典型的混合体,形成了混合所有制下的社会资本主导制,国有资本占比约在20%左右,体系内的医院已达27家。

    5月9日,闵行区人民政府与复旦大学签订“共建医教研协同型健康服务体系”合作协议,启动全方位区校战略合作,双方计划用5年时间,探索医改与教改的深度融合,共建医疗联合体、医教研结合体以及健康服务综合体。正在试营业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也正是通过此类灵活机制,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8家公立医院展开医师多点执业合作。

    反观全国范围内,没有任何城市像上海一样,高校与政府对自身体系内的医疗资源作出了极具市场化的整合与经营,这一体制极大激活了资源的市场参与能力。同时,正是公立医疗机构的这种灵活,为社会办医与公立医院改革、医生价值的实现找到了“曲线救国”之路。

    然而,这一模式在当下依旧存在争议。高解春直言:“公立医院以其医疗技术与社会资本结合办高端医疗服务,是一个过渡性产物。其没有解决公立医院以技术投资于高端医疗,资本如何计算、无形资产如何变成注册资产等问题。现有的法律法规也仍旧未能解决这些问题。”, 百拇医药(张颂奇)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