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4年第9期
编号:13129585
沪上园区开进(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1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4年第9期
沪上园区开进

     以黄浦江为中线,向东西方向各行20公里的浦东新区周浦镇和闵行区华漕镇的地域内,两个高端医学园区隔江呼应。两处热火朝天的大兴土木,共同绘制着上海市乃至长三角区域高端医疗城的城市新坐标,借力发展医疗服务产业以推动上海城市发展转型。

    如此规模的医学园区建设尚无先例。而上海市高端医疗园区建设已开拔十年。位于浦东新区的上海国际医学园区(SIMZ)已进入了第二个十年发展期,园内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也已进入试营业,园区产业初具规模。而位于闵行虹桥商务区的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则正经历着基础项目建设期,这一后来者采取的政府资本参与下的高度市场化运行策略,大有后来居上的强劲势头。

    发轫于不同时代和政策背景下的两个园区有着相同的目标。就上海市对自身城市发展定位而言,这一目标被描述为大力发展本市医疗服务业,进而将上海打造为亚洲医学中心和健康城。与此同时,两所园区还承担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多元化办医、倒逼公立医院改革等目标。而不同的环境还造就了它们的诸多不同,如发展模式、园区规模、引资标准和经营模式等诸多方面。
, 百拇医药
    本刊记者在沪采访期间,试图深入了解两所园区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及规划,同时也在探求其对关键性生产要素的组织与调动方法。政策支持给了两所园区前所未有的空间,而现实中,园区发展依旧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困境,相关负责人以亲身经历向记者讲述他们的诉求。就运营效果而言,对仍处于发展初期的两所园区还难言比较,而梳理其各自的发展背景与筹建过程,对相关的政策设计者与后来者而言,亦不乏参考价值。

    肇 始

    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创业艰辛

    上海国际医学园区过去十年之路并不算平坦。最初,修建园区并非出于上海市的考虑。2001年6月,原南汇县(后改为南汇区,现并入浦东新区)政府向上海市政府提出建设医学园区的设想。南汇县这一设想的提出与实践,与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的建议密切相关。从南汇县走出的张文康在一次回乡调研时提出,鉴于该县紧靠港口等多方面优势,为提升经济和高新产业发展,建立医学园区或是一项利好项目。南汇县很快对这一项目展开论证,并且得到了原卫生部的支持。
, 百拇医药
    2001年底,南汇县启动园区规划选址和设计方案的国际招标。2003年2月,由美国Perkins Eastman设计事务所以“树的年轮”为理念设计的园区整体方案被确定。园区架构分为商务区、医院区、康复区、院校区、住宅区、研发及产业区等基本模块。

    然而,为严控土地使用,2003年2月,国土资源部发布《关于清理各类园区用地加强土地供应调控的紧急通知》,中央政府在全国全面整顿清理各类开发区。同年4月,向来支持该园区建设的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因瞒报“非典”被免职。

    直到2005年,上海市规划局正式批准康桥工业园区医学园分区,医学园区后又在2011年被纳入张江核心园。当初迫于无奈之下园区设立的上海国际医学园区有限公司,以公司为主体引导开发区建设,以项目为核心带动开发建设、不设管委会的模式,成就了医学园区的发展。与管委会模式相比,现有的公司模式在灵活性、市场敏感度和对创新机制的鼓励等方面显现出特长。

, 百拇医药     而事实上,上海国际医学园区的外部政策环境直到2011年才得到较大改善。这一年,原卫生部和上海市政府再次启动“部市合作”,推动上海国际医学园区联席会议升级,由陈竺和韩正出任双主席。在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推进和国家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大环境下,该项目的立项,标志着园区发展高端医疗的计划也在这一年正式启动。

    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斩获新机

    2013年7月,上海市“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在闵行区举行医技中心开工建设仪式。上海市医改办表示,医技中心将提供包括影像诊断、病历检验和药品配送在内的全方位服务,重点引进几家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医疗机构,未来知名医学专家拎包即可入住,开设个人诊所。

    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工作推进办副主任顾春华告诉《中国医院院长》记者,在她看来,医学中心从2011年立项后的进展速度着实不慢。据介绍,到目前为止,中心已经完成前期规划,进入项目建设期,由百汇综合医院、复旦万科儿童医院、长海微创医院、泰和诚肿瘤医院医院等7家营利性医院和一所医技中心,已签约进入园区。
, 百拇医药
    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的诞生与新医改同步。这使得其在一出生便得到诸多新时期相关政策的红利,这些红利贯穿项目立项到建设期。

    新医改提出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包括高端医疗在内的投资机遇得到政策上的释放。在原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同意完善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建设联席会议的复函》中,上海发展高端医疗的路线得到认可。而在《上海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2008—2020)》中,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被确认为该市两个医疗功能拓展区之一,中心地位得以提升。

    而更长远的背景,在于上海市近年来最新提出的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城市转型战略。新虹桥商务区便成为这一战略推行的组成部分。

    根据上海市规划,新虹桥商务区的建设目的在于依托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国家大型会展项目等,带动上海经济发展转型、促进城市空间布局调整,服务于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

    在顾春华看来,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的诞生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背靠长三角经济腹地,有交通枢纽的地理优势。现在国家和上海市层面对社会资本办医也有了更多实质性的政策支持。

    为园区定位

    上海国际医学园区:顺势而为

    在这片面积为11.8平方公里的园区内,上海国际医学园区筹备领导小组在一边摸索,一边前进,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借鉴者。经过对比,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决定将美国德州医学中心和德国汉诺威医学城进行对比参考。, http://www.100md.com(张颂奇)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