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4年第9期
编号:13129583
借力高端重塑医疗格局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1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4年第9期
     当年因主管区域内药品采购腐败事件频发,他通过信息化开创药品采购的“闵行模式”,虽不乏争议,但也让其凭借一系列改革新举措备受关注,进而成为2010年中国医改十大新闻人物。近几年,他又成为上海市社会办医的极力推动者,作为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对两个高端医学园区的分管领导、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工作推进办主任,负责各级层面的工作协调与对接,他作为同事眼中的“工作狂”,更加名副其实。

    4月17日,许速上午在参加一个会议后,赶往新虹桥推进办接待几位外地来沪洽谈合作项目的客人,中午会议结束后,他又赶往上海交大医学院主持2014年上海市医疗管理工作会议。在转场间隙,许速接受《中国医院院长》记者专访,就上海市高端医疗园区建设情况、上海市公立医院改革剥离特需与医疗资源的社会化变革等问题作出解答。

    《中国医院院长》:上海市提出发展高端医疗、推进高端医学园区建设的背景和思路是怎样的?

    许速:医疗本身是一项产业,也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同时更是医疗卫生机构多层次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一个产业的发展没有经历从基本到高端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基本医疗和高端医疗是一种并列与互补的关系。
, 百拇医药
    从需求而言,市场对高端医疗有着非常庞大的客观需求,这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现实反映。从供给角度而言,政府职能在于建立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这是政府必须也只能提供的保障程度。这同时也意味着,医务人员的价值不可能真正被体现。所以,为了让我们的医护人员能有更好体现职业价值的环境,为了医务人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必然要创造一个比较好的协调和保障环境,因而,发展高端医疗是必然选择。

    从城市发展角度而言,上海市提出要建立现代医疗服务业,把其作为现代服务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中国国家经济发展正面临转型,今后的发展应考虑以服务获得GDP收益,而非从生产性的劳动活动获得收益。高端医疗是健康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符合上海市与国际接轨的城市定位。这对于促进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医院管理能力的提升,都大有裨益。

    对上海市而言,政府要保证现有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建设好包括公共卫生服务在内的各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同时将医疗的概念更偏重于对辖区内居民的健康管理。而在这些基础上,政府就要大力发展社会资本办医,引入国际优质资源。
, 百拇医药
    就目前而言,国家相关政策也认为,总体上已经形成了社会办医的环境,并提出了一些明确的要求。例如,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提出,到2015年中国的非公立医院床位数和服务量要达到总量的20%。但现在看来,我们的差距还有很大。

    在此基础上,上海市对于发展社会办医也有了更多政策和实施配套上的明确支持。我认为,社会办医的推进也有助于调整公立医院改革环境,以及调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公立医院的改革一定要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价值,进一步释放他们的积极性,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认为,中国的医疗改革无从谈起。

    《中国医院院长》:上海市社会资本办医经历了哪些主要阶段?政府在两个园区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许速:从2003年到2007年,上海卫生系统的主要精力在于完善医疗体系与规避医疗机构之间的恶性竞争。从2007年到2010年,上海开始对社会资本办医做出较大的突破性尝试,探索卫生体系改革。但是做好这一点非常困难,公立医院都在考虑收购或兼并一些医疗机构,因此,在公立医院体系内改革很不容易。
, http://www.100md.com
    进而,上海提出,通过建设园区发展高端医疗,大力发展医疗服务产业。对上海而言,虽然民营医疗机构的数量不少,但从规模和服务能力上还有很大差别。虽然目前零星也有一些高端医疗机构,但是总体来说,这些机构的品牌、规模和公众的接受度,都不是很理想。

    社会办医面临的困难,我认为这不是市场问题,主要还在于学科和人才。上海市在扶持学科发展和卫生规划、医师多点执业等方面,还是给了社会办医与公立医院相对平等的待遇,但这些还不够。社会办医是从投资主体角度而言的概念区分,但对于医院运行而言,应是同一表述,不应该再有社会办医和政府办医的区别。

    对待两个园区的建设,政府的参与也完全按照市场规则进行。园区建设的关键性资源不应该由政府调动,资源的配置有其本身的客观规律,应该由市场投资主体配置。对高端医疗和社会办医来说,政府与资本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待遇。政府部门要做的,就是对两个园区进行行业监管。

    《中国医院院长》:您如何看待医生资源的社会化?上海市是如何认识剥离公立医院特需服务、促使医生流动的?
, 百拇医药
    许速:医疗资源使用的社会化,是一种普世规律。医生从现在的单位人,变成将来的社会人,这种发展趋势才有可能把社会办医工作做好。医院的医生独立于医院,会有更多的选择和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而医院今后将更趋向于成为医生的执业平台。

    我没有公立医院不放人的担忧。公立医院未来面对外部高端医疗机构的兴起,也会产生人才流失的压力。高端医疗机构不要把自己想得太好,但公立医院也不要认为自己站得太高,当越来越多的大牌医院进入后,公立医院的工作环境到底有多稳定?以后谁到谁那边多点执业还不一定呢!

    我们把举办高端医疗园区作为医疗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只要其能满足群众需求,同时又能促进卫生发展,让医生的价值得到体现,医学园区的使命也就完成了。有数据统计,2012年,全世界的医疗旅游产值已达400亿元,但中国此领域却没有分享到发展成果,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景象。

    现在社会对城市发展高端医疗还存在偏见。但为什么不能有高端医疗的出现?我希望,社会不要把医疗产业和基本医疗的概念形成对立,这两者本身都是一条完整的医疗服务链条上的重要环节。医疗服务体系必须多元化。多元化在任何一个行业都应如此。
, 百拇医药
    将特需医疗从公立医院剥离,早已写入上海的政策设计。公立医院应该执行政府的定价体系,其不能做自主定价的服务项目。对于准公共产品要实行政府定价,没有纳入政府定价体系的服务项目显然就要剥离,而能够纳入国家定价体系的医疗服务项目就不能称为特需医疗服务。随着高端医疗的发展,就能促使公立医院更好回归其本质属性。

    《中国医院院长》:您认为上海市建设高端医疗园区的独特土壤是什么?对于其他地区的此类医疗园区建设,您有何建议?

    许速:很多人认为上海在一些方面有特殊性,而事实上,上海在很多方面比其他地区都还面临很多劣势。例如,上海的商业用地价格非常高,加大了社会办医的成本。从上海市政策环境而言,市政府在做事上相对更加严谨且有规划,更具备市场精神与规则。

    我们不希望两个园区被过度拔高。上海市只是想通过两个园区的建设做一些探索,走一步算一步,但每一步都要走踏实。至于对社会办医有多大的影响,我们的进展还是按照当初设想的速度和形式进行,现在还没有到可以说话的时候。

    医学园区建设目的一定要单纯些。很多地方做园区有很多其他的想法,如做成地产等。我觉得要因地制宜,各地应该依据自身条件,评价自身是否拥有相关的资源和环境,否则是不可能成功的,还要考虑区域内的需求和自身能力,不符合市场规律也一定做不成。

    建设国际医学园区,规划是很重要的。在园区建设的推进过程中,应更多思考如何借鉴和引入国际上最有实力的资源到园区内来发展。就像我们的国营企业,不是通过规划把国有企业变成大企业,而是通过引入国际上的先进管理和先进技术,把企业发展成国际一流的企业,像北京现代、上海大众,都是行业外的典型案例。医学园区的建设,还是要好好学习市场的精神,发挥市场的力量。, http://www.100md.com(张颂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