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4年第16期
编号:13124055
建言中医人才培养(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8月15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4年第16期
     培养适合现代社会需求、满足公众需要、中医功底扎实、能用中医解决问题的人才是长期工程,需践行多元化、多层次培养体系。

    在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中,为中医人员的未来发展与知识体系建设给出清晰界定,“人才培养”也在征求意见稿中独立成章。

    毋庸置疑,人才是行业持续发展与创新变革的决定性要素之一。就我国中医人才培养的现有困境与破解方案,《中国医院院长》特邀领域内相关专家各抒己见、建言献策。陈可冀:中医发展亟需多元人才

    现代医药学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全球化以及信息科学全球化的发展速度迅猛,严酷的现实迫使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药学必须明确新的战略需求,这也是中医药界与中医院健康生存与创新发展无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客观地讲,医疗机构基本应具备三大责任或使命服务好、出人才、出成果。其中,人才培养无疑是医院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循序笃实基础、提升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前提,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要素,它对中医院同样适用。
, 百拇医药
    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将医师明确划分为中医师、西医师和中西医结合医师。应该说从法律层面基本明晰了中国的医师构成格局,中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无疑是中医药传承发展与中医院自强奋进的人才宝藏。

    中医药学被公认为实践医学,蕴藏着我国传统文化精髓,因此各类中医从业人员以及各级中医教育均应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重视经典古籍理念与经验学习。更必须意识到,现代中医与古代中医既有内在联系又存在现实区别,古代中医必须在继承、创新、和谐、融汇、发展过程中保存中医药学固有的千姿百态风格和魅力,现代中医还应进一步摒弃偏见、破除围墙而实现中西医团结协作、有机配合,实现中西医并重、优势互补,构建中西医学融合的现代医学体系。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中医药学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近年来,伴随中医院校教育改革、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构建与继续医学教育模式探索,中医医疗人员知识面偏窄、知识结构较单一的痼疾有望缓解。在传统中医药教学基础上传授一定比例的西医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中医方法解决临床疾病的诸多方面问题,使中医人员能够以更宽广的医学视野、更深厚的学术积淀、更完备的诊疗能力为患者提供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中医医疗服务。现在基层仍保有相当一部分中医师承人员,对医疗服务发挥一定作用,事实上,师承制教育不能一概而论,目前大致由民间师承和中医院校毕业后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师承两个层次构成。现阶段亟需解决的是,师承制教育的规范化,以及完善亚专业定向培养模式和订制分配原则,使部分中西医结合医师实际就业分科归属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
, 百拇医药
    中医院的发展应以中医药服务为核心,还应提倡多元模式。人才培养同样需要践行多元化、多层次培养体系,实现阅人所长、注重梯队建设,切忌“一刀切”。具体到大型中医院,提供高质量的中医特色专科服务、解决临床疑难杂症是不可推卸的健康保障责任与使命,也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

    张怀琼:构建理想中医人才格局

    中医院校教育始于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后各地纷纷建立中医药高等教育,中医药教育逐渐走向以院校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2011年国家中医药局发布的全国中医基本现状调查报告现实,截止2009年底,全国能提供中医医疗服务的机构44.07万个,中医药人员51.74万人,其中中医类执业医师40.86万人、见习中医师2.01万人,中药人员8.86万人。正是中医药院校教育成就了如此规模的中医药人才队伍。

    从广义上讲,中医人才包括中医、中药、教育、研究等。从人才形成模式考量,包括现代院校教育培养、师承跟师学习成才。从人才类型分析,包括现代中医(中西医兼顾)、传统中医(以中医为主)。
, 百拇医药
    当前普遍认为,“中医人才”需具备以下要素: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功底,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高超的中医临床诊疗水平,了解基本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并掌握一定现代医疗技术。最为重要的是,中医人才还需具备强烈个性,唯此才能彰显其独特思维和中医领悟。这仅仅是有朝一日成为中医名家或大家的起点。

    对于三甲中医院,它既要具备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形成独特临床优势专科或学科,还要承担中医药研究(应用和基础应用研究)和教育传承等工作,知识结构纷繁的多样性中医人才成为必然需求。高水准的中医医疗服务队伍,具备一定西医技术和应急处置能力的中医临床医生队伍,由中医理论扎实、临床技术一流、学术水平较高且在全国本学科领域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组建的技术骨干队伍,由中医药、现代科学技术等多种学科知识背景人员组成的中医药研究队伍,这或许是一家三甲中医院理想的中医人才格局。

    遗憾的是,尽管上海市三甲中医院的人才格局各有特色,但尚未形成理想状态的人才队伍格局,尤其是缺乏具有中医大家气质的中青年名医,缺乏坚守纯粹中医的中青年名医。
, http://www.100md.com
    无疑,中医院校教育是现代社会模式下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现有格局较为合理。但需注意的是:第一,必要的现代医学教育不可或缺;第二,师承教育囿于师资、质量、规模等限制,无法取代院校教育;第三,将中国文化、人文素养教育作必要课程内容,完善中医人才的特需知识结构;第四,部分中医院校开设中西医结合方向或专业值得商榷。主要原因在于中西医结合应是在完成西医教育,并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后再学习中医理论、中医诊疗方法而实现中西医融合;第五,院校教育应进一步加强临床实践,如上海中医药大学提出的早临床、多临床教育模式。唐旭东:攻坚复合型中医人才

    传承中医特色和中西医结合优势以及保持中医人才高地优势,保证中医临床与科研、中药研究与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促进医疗特色确立、医疗服务水平提升,成就了今天西苑医院的鲜明核心竞争力。

    在基本完成从粗犷经济型向质量效益型发展的战略转身后,今年年初,西苑医院又提出了新愿景从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迈向研究型医院。这意味着它不单要保持优质医疗服务,更要在临床、基础与药学综合科研以及学术推广上深化拓展,并以此为基础,围绕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苦练内功。无疑,未来医疗市场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是一场人才的博弈。, 百拇医药(王欣)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