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4年第17期
编号:13123778
管控抗菌药物需长效机制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1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4年第17期
管控抗菌药物需长效机制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或过度应用)是全球医疗行业关注的问题,而我国住院患者仍存在抗生素使用率高、使用不合理等问题。为了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原卫生部自2011年开始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行动,并于2012年5月出台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也正是这项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限抗令”使我国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步入了常态化、精细化轨道。

    7月26日,由健康报社主办、辉瑞中国支持的“建立抗菌药物管理长效机制——医院加强耐药监测与精细化管理论坛”在京举行。与会的多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主管院长、药剂科和检验科负责人介绍了各医院在抗菌药物管理和耐药监测方面的工作亮点。

    会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副院长陈椿在答记者问环节,就抗菌药物使用在医院管理层面的任务给予了详细的解读。《中国医院院长》:实施抗菌药物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医院在抗菌药物的管理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难点是什么?
, http://www.100md.com
    陈尔真:加强患者宣教刻不容缓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抗生素的应用遇到了瓶颈,即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由于病原微生物的管理措施是项重要的系统工程,从医院角度出发,我们制订了一整套抗生素管理规定。首先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减少医生抗生素的处方量并以此作为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的抓手。这个过程,我们是通过制度管人,以及信息化控制不良行为取得了一些成效。

    从患者角度来讲,我们也扩大了宣传。这是由于现在很多患者到医院看病,尤其是急诊患者,即便是感冒,也会要求医生输液或使用抗生素给予治疗。而患者并不了解抗菌药物带来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等问题,因此,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尤为必要。

    此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将进一步加强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体系,从院长到职能部门负责人,再到临床科主任以及临床医生和药师等,将责任落到实处。并通过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临床应用原则,做好组织医务人员培训、开展公众宣传教育、应用信息化、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等工作。
, 百拇医药
    总的来说,近年来,我们优化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结构,提高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同时也规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有效地遏制了细菌的耐药性。

    陈椿:基层是规范抗菌药物应用的重要阵地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以来,各医院都围绕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加大了投入,特别是在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规范及细菌耐药预警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效果显著。

    作为现代医学发展的里程碑,抗菌药物曾经拯救了无数感染性疾病患者,但近20多年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不恰当地使用抗菌药物将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抗菌药物效果也会受到影响,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危害具体体现为,可导致腹泻、肺炎、尿路感染和淋病等严重的感染,甚至危及生命的脓毒症。可见,规范抗菌药物使用,遏制细菌耐药,刻不容缓。
, http://www.100md.com
    从医院的管控层面来讲,我谈一下我的看法,应该说抗生素的规范使用在三甲医院仅仅占有一部分患者,更多的患者还留在基层,比如县级医院或诊所,而他们能不能规范化地治疗同样也影响到我们。

    打个比方,我们胸外科的患者手术后,其住院期间没有使用抗生素,出院回到基层医院或诊所后,却给予连续十几天的抗生素治疗,这样的情况很常见。因此,我们作为监控的龙头,起表率作用,让职工认识到规范化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的同时,也要将规范推广到基层,同样还要呼吁政府把目光放到基层医院,将抗生素规范使用作为整体规划实施。

    《中国医院院长》:一方面是滥用抗生素带来的耐药性增强,另一方面是不敢使用抗生素导致病情延误,医院是如何权衡二者,药剂科在临床药学服务方面能否发挥指导作用?

    陈尔真:回答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模式

    事实上,这个问题确实有一些困惑,但关键是,用或不用还要看规范,要看医生对这个疾病的诊断。当疾病被诊断为细菌感染亦或是非细菌感染所致,在这个过程中有时还会存在着疑似两者之间的可能,而这往往对临床医生是一个考验。
, 百拇医药
    举个例子,我们在遇到SARS和禽流感的时候,是否使用抗生素,当时也存在着争议。很多患者家属认为既然确诊为病毒感染,就没有必要使用抗生素。但是,治疗过程当中存在着一个时间窗的问题,尽管早期不会合并细菌感染,但到了后期很可能就会合并细菌感染。

    然而,使用抗生素,要么是治疗型用药,要么是预防型用药。而这个过程,就需要一个多学科的合作来共同判断是否应用抗生素来治疗。

    另外,很多的临床指南也会对这方面提供一些循证依据。根据指南内容,临床医生通过管控,绝大部分能够接受这个事实,而此时,医院的管理部门就要鼓励他们参与多学科的讨论,也就是团队医学。这是因为,一个医生对一个患者,尤其是疑难杂症患者的诊治过程中考虑到的问题可能并不周到,此时,如果多位医生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专业角度来讨论,发现的问题很可能就会不一样,这样对病人的综合评估才是真正做到了患者至上,也就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模式。

    陈椿:抗菌谱变化须实时监测
, http://www.100md.com
    作为一个医院的管理者,要实时监控各科室各病种的抗菌谱变化。我体会很深的是,五年前,胸腔镜的微创手术做得非常少,一个做肺癌手术的患者需要1周的时间才能出院,而现在,选择微创手术的患者越来越多,由于创伤小,一般3~5天就能出院,这样一来,抗菌谱以及患者的疾病谱转规发生了变化。因此,作为管理者,要对各个部门的细菌变化进行监测。

    一般的感染,大家都会处理,但对疑难重症患者的感染还是需要一个多学科的合作。我们医院的管理体会,就是把包括药理临床药师在内的这些学科团结起来成立一个团队,提倡共同来制订最优化的治疗方案,将其作为一个常态的机制,这样对重症感染患者的救治非常关键。

    药剂师的辅助作用体现在,疾病诊断后,他要对哪些菌群引起这种疾病的感染,以及医生选择的药物,是不是针对该疾病进行治疗的药物,给予一定的考虑。待药物选择好,药剂师还要考虑这个药物使用的准确性,包括使用剂量、使用评估、使用疗程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等。

    另外,药物与药物之间的作用也是药剂师所关注的。一个患者并不单单只对疾病进行抗感染治疗,他还在进行其他疾病的治疗,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药物与食物间的相互作用等。药学的侧重点围绕的是药物与患者在使用过程当中的整体考虑,其他科室的医生则是另外的角度,这样各自发挥各自的特点,对整个疾病进行诊断与治疗。, http://www.100md.com(李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