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4年第17期
编号:13123724
“薪”变在即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1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4年第17期
“薪”变在即

     医生薪酬改革正在成为新医改越来越迫切的关键性任务。

    去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人事薪酬制度”。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医务人员等适应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14年医改重点工作任务明确指出,要建立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

    而作为具体落实这一任务的医生薪酬改革方案,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制定中,据接触相关部委的人士透露,方案已经委托给北京协和医学院等机构进行调研和草拟,争取年内能够初见雏形。

    医务人员是医疗系统最宝贵的资源,在新医改进入深水区的当下,可以说医生薪酬制度的改革已经成为“再也无法拖延下去”的工作,其裹足不前必然会拖了新医改的后腿,因此,这一改革的提速成为了某种必然。

    然而,在我国建立适应医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绝非易事。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200年前所著的《国富论》中曾写道:“我们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医生……像这样重大的信任应该安然委托于那些人,他们得到的报酬必须与这种信任所需要的社会地位相符,再加上他们之前必须接受的长期教育与巨额费用,势必使他们的劳动价格更加高昂。”

    确实,在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医生都是社会地位和薪酬收入最高的职业之一,医生凭医术赚钱,凭医术获得社会的尊重。

    因此许多人认为,中国的医生肯定收入不菲,小日子必定过得富足而惬意。但是,许多医生却并不“买账”,而是抱怨工作累、压力大,特别强调的是工资低。事实上,这些抱怨并非空穴来风,无病呻吟,确实有广泛的代表性。

    众所周知,在我国医疗技术性收费是非常廉价的,加之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拨款非常有限,所以发到医生手里的钱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多。为了维持运转开销和增加医生的收入,所以医院需要靠药品和器械检查收费来“弥补”经费不足,因此医疗系统就产生了一个词汇——以药养医。

    随之,便出现了两个让我们“纠结”的问题:一方面,与其他国家医生,甚至与中国的许多其他行业相比,中国医生收入普遍偏低,“事业单位”体制下的薪酬体系造成在高强度、高风险下工作的医生的付出与回报相去甚远;而另一方面,非“阳光下的收入”又引发了公众对医生的质疑,甚至“口诛笔伐”,认为他们“不是在为人看病,而是在为钱看病”。

    医生不能从自己付出的技术劳动中获得应得的、能够维持其有尊严生活的合理合法收入,这是我国医生薪酬的现状。如何改变这一状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医生薪酬制度,任重而道远!, http://www.100md.com(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