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4年第17期
编号:13123774
朝圣之路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1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4年第17期
     林顺潮,中国内地第一家全港资医院——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创办人及院长,在其自传体回忆录《逆流·顺潮之我的成长剪影》中,记录了一个香港少年成长为名医的路径。

    从一个充满梦想的医学生成长为名医,从名医修炼成院长,相信这些细腻的文字能勾起每一位医者的少年回忆,而那些关于选择、挑战、执着和奋斗的故事则更能引发共鸣。在书中,林顺潮回顾了自己少年时的兴趣、学习生活及走上学医之路,同时收录了他在香港大学念医科时所写的一些文章。

    出生寒门(其父上世纪50年代由大陆偷渡至港),34岁成为香港“杰青”名医,这似乎是一个天才少年故事的开端,然而事实却不然。林顺潮如何在课外活动中练得超强的组织与沟通能力,如何为功课而舍弃这些“密密麻麻的活动”,书中前半部分都有生动的记叙,仿佛可让读者触碰到自己少年时的初心。

    进入香港大学医学系,林顺潮的专业学习并不顺利,“脑神经外科”这门“拦路虎”让他差一点转系。

    “盼望已久的那种具有创意、迎向未来的医学迟迟未出现,但学习已沉闷得令人窒息。我究竟能否应付得来?”如同许多医学生一样,他这样追问自己。他是如何挺过这一关的?在临床学习中,哪些具体的医学问题给了他引导?这段经历如何给他打开了一扇希望之窗?本书后半部分详细着墨于此。

    “豁然开朗”、“乐此不疲”后,林顺潮坚定了自己的从医之路。而对于医者的精神,结合自己的成长,他也在书中给出了答案。

    他回忆医学院的入学面试上,教授问的第一个问题:“你认为成功的医生应该能赚多少钱?”已然是商业社会的香港,职业医生对这个问题必须有准确的思考。而彼时,林顺潮没有感受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从医后,仍然是文学青年的他,在作家的作品中找到了答案。

    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在《念你们的名字》中曾写道:“一位真正的医生怎能不是一位圣者”,“贴近别人的痛苦,体谅别人的忧伤”。回首自己的经历,林顺潮认可“奉献精神”是成功医者的核心,这也是他后来坚持多年参加“健康快车”公益项目的动力所在。

    香港太平绅士李丽娟在本书的序言中说,香港回归后“林医生坚持到内地赠医和培训眼科人才,这股服务社会的热诚,令人感动。”写作本书,林顺潮希望“透过自己的人生体悟呼唤心灵的共鸣”。, 百拇医药(黄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