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4年第18期
编号:13123563
破题医学科研诚信(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15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4年第18期
     周燕:防管并举筑科研诚信

    医学是关系到人的生命的科学,医学研究和服务的对象是人,医学科研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和造福于人类,整个医学科研活动都会始终在人类的道德天平上接受道德的检验。

    近十年来,我国医学科研投入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而大幅增加,对医学科研领域的重视程度以及期望提高,导致现阶段医学科研呈现出偏离预期发展趋势的情况。医学科研领域抄袭剽窃、数据作假等学术不端行为以及滥用权力、不当得利等学术腐败现象在我国大面积爆发。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弘扬科学道德、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成为当前我国医学科研领域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解析科研不端:由表及里

    美国最早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关注就是针对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大量证据表明,生物医学领域是我国医学科研不端行为的“重灾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http://www.100md.com
    第一,医学研究生在文献阅读、选题、实验实施开展和论文撰写过程中的诚信缺失。医学研究生选题多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有的研究生在选题阶段不能做到科学诚信,以交差为目的,选题缺乏创新性,实验设计只是文献的简单重复。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部分研究生缺乏求真务实、刻苦钻研的科研作风,而是试图找“捷径”。毕业论文撰写的内容并不能反映实验过程中的重要或新发现,只是沿袭前人的方法得出“必然”的结果,这些直接导致了毕业论文或发表论文的可读性及参考性大大降低,对于今后的科学研究非常不利。

    第二,申报医学科研项目过程中违反职业道德而进行的虚假陈述或申报。这种情形的目的性在于骗取科研经费、取得科研项目资格。

    第三,侵犯他人著作权。比如侵犯他人的署名权,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引用时故意篡改内容、断章取义。

    第四,在具体医学科研过程中进行的虚假陈述、数据造假以及违反诚信原则所进行的资料收集。这些往往体现在无中生有,故意编造文献、数据以及调查结果。所谓违反诚信原则进行资料收集体现在违反程序或者未经他人许可擅自引用、摘抄他人已发表的文章、报告,这点视同侵犯他人著作权。
, 百拇医药
    第五,医学科研学术浮躁、学术腐败现象突显。学术浮躁往往伴随着对学术的急功近利,追求结果而不在乎过程;强调学术成果的取得,忽视程序性问题。学术腐败强调“权学交易”,这也给寻租留下了滋生的土壤。

    第六,个别医学科研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职业道德欠缺,缺乏对科研的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缺乏对个体行为的监督。

    第七,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医学科研成果的审核力度不够,缺乏实质性审查。科研成果往往涉及发表或出版,缺乏对医学科研成果在发表环节的审核力度,就会助长医学科研行为不端情况的蔓延与科研诚信的缺失。

    首先,社会转型时期医学科研职业道德的缺失。规范的局部失调以及对金钱、名誉的过度追崇是医学科研浮躁和腐败的宏观背景。社会转型时期和经济转型时期,对利益的追求、声誉的获取往往凌驾于对医学自身的研究。同时,规范的失调存在约束机制的失灵,给医学研究学术不端行为的管制留下了漏洞和不足。
, 百拇医药
    其次,现阶段医疗科研项目审批体系的不完善。一是,目前很多单位的医学科研评估主要是考评发表论文数、论文的影响因子数、承担科研项目数、申请到的经费数、获得奖项数等。基本上是以数字量化指标为主,并据此给被评的单位、部门或个人分档、定级,与个人职称评定、收入挂钩。这样的评价体系极易催生浮躁、急功近利思想,诱使一部分人超越伦理底线弄虚作假。二是对申请人申请项目的许可、批准与否在于审查是否合格,审查机制的缺陷也必然导致医疗科研项目的批准存在不合理因素。

    再者,监督力度不足,监督机制存在缺陷,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医疗科研机构的内部监督,对存在学术不端和造假行为欠缺监督力度,由于内部之间可能存在一些紧密联系可能会导致内部监督留有一种“睁一眼、闭一眼”的心态。二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监督,这种监督往往体现在对拟发表或出版论文、报告和文章的审核力度上,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导致金钱或其他因素成为科研成果能否发表的重要甚至决定因素。三是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医疗科研的监督匮乏。
, 百拇医药
    医学科研职业化素质教育不足也可导致科研精神和职业道德缺乏。职业化培训的力度以及整个科研过程中对自身行为方式的自我约束仍不足。

    同时,惩戒机制不完善为医疗科研学术腐败和学术造假提供了“敢作敢为”的空间。

    最后是医学研究项目跟踪机制的欠缺。所谓跟踪机制,是指对取得医学科研项目的经费、进程、阶段等进行跟踪和监督的机制实质上也是一种过程监督机制。经费用处不明确、研究进度拖延等往往也是违背了职业道德。

    规范科研诚信:标本兼治

    《规范》要求,医学科研人员追求真理、实事求是,遵循科研伦理准则,尊重同行及其劳动,防止急功近利、浮躁浮夸,自觉抵制科研不端行为。《规范》由总则、医学科研人员诚信行为规范、医学科研机构诚信规范、实施与监督以及附则五个方面构成。据此,加强医学科研诚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 http://www.100md.com
    第一,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医学科研发展的正常轨迹;加强对医疗科研的宣传教育,让科研者形成正确认识,积极寻求取得科研成果的研究途径,形成良好的医学研究氛围。

    第二,医疗科研项目的审批机制再完善。即完善医疗科研项目的审批机制,充分考虑各种相关性因素,一改审批考虑要素的不合理性。

    第三,实现科研机构内部监督、刊物的审核监督,以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外部监督三者的有机统一和有效协调。《规范》第三十条规定: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医学科研诚信与行为规范,协同相关部门对重大医学科研不端行为进行调查处理,指导各地区、机构的科研诚信管理工作。

    第四,加强医学科研的职业化素质建设,加强职业道德。医学诚信和规范实施的主体是医学研究人员,从主体入手,提高医学科研的职业化素质、培养研究创新精神、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缓解甚至避免医学研究诚信问题和规范失调的重中之重。, http://www.100md.com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