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4年第18期
编号:13123573
“大人才观”助推(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15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4年第18期
“大人才观”助推

     近年来,东阿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东阿县医院”)能异军突起,长足发展,与精心打造人才方阵,大胆使用青年才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毛主席说过一句至理名言,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医院在人才的培养上耗费了大量心血。

    职业规划强“筋骨”

    “知识恐慌”,是医院许多医务人员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其紧迫感与危机感明显高于许多医院的医生。因为在医院这个有着浓厚学习氛围的大环境中,促使人不得不去学习,不得不去赶超。“羚羊如果不努力奔跑,那注定就会被老虎吃掉。”

    4年前,医院便制订完善了《医师职业规划》。该规划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阶段,第二阶段是专业提升阶段,第三阶段是专业发展阶段,第四阶段是培训师。医生一进入医院就清楚各阶段的年限、任务、能力和薪酬。同时,对规定期限内达不到要求者,配套有相应的惩处措施。
, 百拇医药
    2011年,医院又出台了《护士职业规划》,分为四个发展方向:注册护士、专业护士、教育护士和护理管理。护理人员可以根据个人成长目标、能力和潜质等选择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医院还定期邀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医院的知名专家来院传帮带,通过与“高人”交流,大家受益匪浅。

    这些办法产生了强大的引领与激励作用,广大青年医务工作者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营养,从青涩走向成熟,为“人才森林”注入了无限活力与生机,为医院建设发展积蓄了永不枯竭的动力。

    如今担任副院长的于大鹏,刚来医院时只是个专科生,但他按照医院为其“量身定制”的培养方向一步步努力,读了本科再攻硕士研究生。担任普外科主任后,他孜孜不倦地钻研业务,独立开展了肝部分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乳术等高难度手术;对结肠癌、直肠癌等治疗,由原来的开放式手术几乎全部变成腹腔镜手术;对甲状腺癌进行术中超声引导,实现了精准切除。后来,他还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Drexel大学Hahnemann医学中心访问学习,收获颇丰。
, 百拇医药
    医院还积极鼓励支持医务人员攻读更高学历。5年来,共有109人在医院的支持和帮助下取得了硕士学位,医院为他们投入大量资金。有一年,医院送到北京知名医疗机构进修的医务人员竟然达到25人!

    孟祥宝告诉记者,他们对人才始终坚持自主培养,从来不信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所有的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都是医院“土生土长”的,没有引进过一个人。“我们这里有句土话,叫‘自己的耙子上柴禾’,自己培养的人知根知底,学成之后大都会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我们怕从外面引到这里来的人‘水土不服’,过不了几天就拍屁股走人。”

    这话不由让记者联想到,历史上那些自主培养的军队,比如岳飞的“岳家军”、戚继光的“戚家军”、曾国藩的“湘军”等,都无比骁勇善战,都无比自律忠诚,建立了不世之功。这是不是可以给那些一味信奉“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人一些启示呢?

    东阿县医院还要求,主治医生必须获得硕士学位,学科带头人必须拥有博士学位,各类中层领导必须达到硕士学位。去年,医院与山东大学联合举办了在职博士班,这无疑为人才搭建了更高的腾飞基地。
, http://www.100md.com
    医学圣地取“真经”

    世界顶尖级的医疗机构,无异于庄严神圣的“金字塔”,是每个有理想和追求的医务工作者向往之地。如果能去那里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将对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具有莫大帮助。可话又说回来,不少医院的管理者不愿给员工这种机会:一是人手紧张,怕走了后拉不开拴;二是怕有了本事之后“孔雀东南飞”,弄个鸡飞蛋打,得不偿失。

    但东阿县医院却是个例外,他们总是千方百计让那些有潜力的医务人员进到“医学圣地”里“见世面”。有时明知有的人出去了就可能不回来,但从不给他们穿“小鞋”,依然为其开“绿灯”。

    对此,医院管理者认为:培养你是我应该做的事,只要你有好的归宿,那么我们的培养也是有意义的。“培养人才需要大胸襟、大视野、大智慧、大手笔,只有让他们接触世界最前沿的医学进展,才能带动和促进医院发展进步,一点点缩短与发达国家医疗水平的差距。”这就是孟祥宝的“大人才观”。
, 百拇医药
    于是,医院里一个又一个医生走向了遥隔千里万里的国度。

    神经外科副主任张维兵去了美国华盛顿大学港景医学中心。

    呼吸内科医生崔家栋先后去了美国耶鲁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中心。

    ICU医生宋旋去了美国克里夫兰医学中心?

    医生们走马灯似地一个接着一个出去。2012年以来,共有18名医生分赴9个世界顶尖级的医疗机构访问学习。2013年,他们又选派了2名护士出国进修,医院为培养人才花费了大量精力和财力。

    这对一个县级医院来说,需要多么大的气魄与远见!

    “在美国学习期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美国医生的手术过程都贯穿一个证据观点,也就是我们医院常讲的循证医学,在这里体现得湛淋漓尽致。另一个体会就是美国关于微创概念的认识。之所以美国患者出院早、恢复快,那是美国医生重视对脑组织本身的创伤要达最小,而头皮、颅骨等的创伤不是最小,而是达到良好的显露,手术操作难度下降,患者受益。”

    这是张树新写给医院的信。这封信在医务人员中间引起较大反响。许多人深受触动,举一反三,自觉改进自己的医疗行为。对每一封“海外来信”,医院都将其刊登在《院报》上,供大家借鉴学习国外医疗的新思想、新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张树新回国后,采用美国先进的治疗理念治疗自发性脑出血,应用无框立体定位仪结合脑室镜等开展血肿清创手术,能够做到一次性清除血肿,无残留,不放置引流管,清除血肿同时电凝责任血管,做到良好的止血,术后患者即刻清醒,无术中出血和颅内感染。, 百拇医药(冯飞)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