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4年第18期
编号:13123572
医院托管变奏曲(1)
http://www.100md.com 2014年9月15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4年第18期
     借大政之势,医院托管再度踏入了医改舞台的聚光灯下。作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一种模式,新医改以来,医院托管重新在越来越多的地区得以探索和实践,并逐渐形成新一波风潮。

    在省级层面,日前,国内首部以医院托管为主题的文件——《关于规范公立医院托管工作的通知》,由辽宁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辽宁省卫计委”)发布。该委体改处负责人向《中国医院院长》记者表示,文件初衷在于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以及构筑分级诊疗格局。

    无独有偶,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5部门于今年7月底制定的全国首份省级“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也以“托管”这种“紧密合作办医模式”为铺垫。2013年夏天,浙江省政府曾出台关于“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文件,在全国首次明确医院托管激励机制,包括托管费的最低比例。

    业界共知,医院托管早已不是新鲜事物。世纪交替之前,上一轮的医院“托管潮”就在上海等优质医疗资源聚集地萌生、蔓延,后又日渐冷却。其中虽不乏个别成功案例,但其整体呈现出来的困顿与纠结,却仍映射着当下正在进行中的托管实践。
, http://www.100md.com
    以新医改为节点,前后两轮医院托管潮落潮起。回溯两轮托管的异同,找寻其中的亮点与疑点,无疑有助于照亮医院托管的未来历程。

    “潮起”沪上

    托管医院最早“潮起”沪上,由著名三甲医院挑头,之后各生力军加入,在2004年左右掀起一阵热潮,而后蔓延至全国各地。

    上海最早的“托管”实践,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以下简称“仁济医院”)对上海嘉定区中心医院的“托管”,时间是1997年。

    199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发布,这是迄今为止有关卫生事业发展的唯一《决定》。而这份文件的指导方向、基调与“托管”潮起不无干系。“到2010年,在全国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健康需求的、比较完善的卫生体系……”这是《决定》中确定的卫生工作奋斗目标。
, 百拇医药
    “市场导向”无疑左右了当时卫生事业发展、医院发展的方向。即便时间过去了近15年,回忆起“做托管”的初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以下简称“瑞金医院”)副院长胡翊群仍不时提到“市场”二字。

    瑞金医院的“托管”,起始于1999年。当时的胡翊群,初诞医院管理“滋味”,“符合当时的医改方向”,是他彼时对“托管”的判断。

    1999年至2000年底,短短一年多时间内,瑞金医院陆续托管了卢湾区中心医院、闵行区中心医院以及上海行政区划外的台州市中心医院。胡翊群介绍说,托管这三家医院,当时瑞金医院确定的方针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自愿为原则”。

    这两句的内涵是相互融合的,意味着“托管”必须最大程度地满足双方的发展需求。从瑞金医院角度出发,“我们希望通过托管使优质的医疗资源在各级医疗机构得以发散,扩充瑞金医院的品牌影响力。”

, 百拇医药     被笼罩在当时医疗卫生领域“市场竞争”的氛围中,“不主动,则被动”,即便如瑞金医院这样的百年名院也是“不甘示弱”的。

    当然,“托管”有风险,原因在于被托管的医院通常都处于困境之中。“而瑞金医院需要找寻到这几家医院可能有的出路,即发展潜力。” 胡翊群还详细介绍了当时这几家医院所面临的“危”与“机”。

    卢湾区中心医院是区卫生局直属的一家二级医院。1998年底,医院完成了院区重建,各新体建筑纷纷落成后,医院面临体量与人力资源的不匹配;加之上海当时的市政工程建设导致该区居民大幅外迁,医院病源告急。

    胡翊群对双方的契合点如是描述:“学科无特色也是该医院发展的瓶颈之一,这一点正是符合瑞金医院学科的长远规划需求。而卢湾区中心医院体量的增大,服务能力的增强,在与我院地缘相近的基础上,很好地弥补了瑞金医院的自有体量不足。”

    不具备地缘优势的台州市中心医院成为瑞金医院托管的第三家医院,则另有一番背景。由政府控股、社会资本入股创建的台州市中心医院,其股份制的创新吸引了瑞金医院管理层。时任院长的李宏为第一次受邀实地考察时曾评价,“机制灵活的台州市中心医院‘像是沙漠中的一个绿洲的雏形’。”
, 百拇医药
    抱着这样的憧憬,瑞金医院期待通过托管,至少使医院的品牌影响力得以远播。“台州距离上海5个多小时车程,给具体的业务开展带来一些困难,但我们的动力也是很足的,当时签订了时限为10年的托管协议。”胡翊群介绍,“卢湾区中心医院首期托管时限仅为5年。”

    社会化托管逻辑

    作为区域内知名度较高的公立三级医院,瑞金医院的“托管”在当时具备一定的规模效应,但还未能卷起潮涌。正如在上海发起首例托管的时任仁济医院院长范关荣所言,“公立医院精力毕竟有限。”

    “2000年左右,仁济医院领导层都一致看好‘托管’,但又深感医院自身的精力有限,于是决定成立专门的管理公司。”上海仁济医疗集团(以下简称“仁济医疗”)副总裁顾伟民讲述了“托管”造就仁济医疗的契机,“在范关荣的主导下,仁济医院管理层达成共识,以市场化、企业化的管理方式,运用商业的工具,做实托管业务,促进一批医院的发展。”
, 百拇医药
    于是有着著名公立医院背景,又有社会资本做“引擎”的仁济医疗,“戮力”托管领域,带起潮涌。

    2003年底,经历了“非典”期间的沉寂与沉淀,仁济医疗甫一成立,就在一年内陆续托管了五六家不同性质的医疗机构。此后,至2008年,仁济医疗与第一批被托管医院签署的协议到期之前,这家公司曾同时托管着20多家医院。

    与此同时,在全国其他各省区,“托管”医院也屡试不鲜。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一批具备医院管理相关背景的社会资本纷纷涉水此业务。于是,这一轮的托管,呈现出主体多元化的特征。

    武汉九鼎医院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一位高管回忆,“2003年左右,许多二级医院甚至更小的医院被民营资本办公司托管,后来转制的也不少。”, 百拇医药(黄柳)
1 2 3 4 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