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4年第19期
编号:13123391
科技促医疗变革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1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4年第19期
     “医疗行业正处在不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当中,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疾病对社会造成的负担都在加重。”牛津大学工程学系博士克利夫顿说。

    “医疗技术创新已经非常紧迫,我们需要加快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应对越来越多挑战。”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院长王杉如是说。

    “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移动健康和医疗信息化服务,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整个医疗保障行业的合作。”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许利群说。

    9月26日,在由英国工程技术学会(The Institution of Engineeringancl Technology)主力、的“2014 IET国际健康科技会议”上,来自国内外医疗健康界的专家分享了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终端等在医疗领域的新应用,同时分析、比较中西方医疗体系的不同发展阶段,探讨了可负担的医疗解决方案,为中国医改提供借鉴。

    如何理解健康科技,这是本届大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医学专家们和工程专家们从不同角度做了专业解读。在“十二五”规划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被重点提出,而云计算、无线互联网、大数据等无疑是这一产业的主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促使医疗行业发生颠覆性革命。王杉认为,创新的实景医学(Real-Life Medicine)模式,即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专业的医护服务让患者在家里接受远程监测和治疗,可以较低的医疗成本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实景医学满足了患者在家庭和社区环境中完成就诊和治疗的需求。患者通过可穿戴设备,将数据实时传输至区域乃至当地的中心医院,获取专业医疗建议,并通过社区医护人员获得持续的体征监测和医疗服务。
, http://www.100md.com
    实景医学等可变革传统就医模式的建立,但这需要强大的政策、资源和技术支撑,对绝大多数医疗机构来说目前还是可望不可及的。王杉指出,这场变革实际上是政府管理者思想的变革而非医疗改革。由于医保的放开、收费结构的调整及商业模式的建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实景医学必将对传统就医模式进行彻底颠覆,所以中国政府的管理者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前瞻性地作出规划和布局。

    而作为企业的代表,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王楠则对健康科技在实操方面有着较专业和深刻的理解。“医疗最大的问题是变成了一种艺术,医生个体的行为和经验决定着对患者服务的质量。健康科技可以把这些经验和知识收集并存储起来,形成一个大数据库,供人类共同使用。”王楠说。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及共享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技术达到要求后还面临着医疗服务提供方和患者固有观念转变的问题。“医院都在忙着建新大楼以容纳更多患者,让他们改变不太现实,我们只能创造一种环境让他们接受。”王楠表示,技术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将倒逼医疗机构的自我革命。

    创新科技和信息化对医疗行业的改革已不可阻挡。“新技术将在健康监控、诊断、治疗和康复的整个链条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医院首先要解决技术和临床融合的问题。”许利群表示,新技术作为一种服务可持续推进需要解决五个问题:第一要考虑用户体验问题,用户接受、习惯有一个过程,要做好培训工作;第二是有效性问题,新技术需要通过临床证明它的有效性;第三是监管问题,政府鼓励科技在医疗领域应用的同时,要做好对数据采集和运用的管理;第四是技术问题,比如移动医疗的大规模使用会涉及到互联互通的问题和标准化问题,现在有很多企业在做HIS、PACS系统,虽有基本指导准则,却不能互联互通;第五是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如果患者生命体征数据丢失,会造成生命安全问题。中国在这方面的法律没有涉及到新兴领域,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百拇医药(刘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