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4年第20期
编号:13123184
解开异地医保即时结算关键之结(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15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4年第20期
     《中国医院院长》:在推进过程中遇到问题,关于地区之间不同的报销比例、三大目录的差异性等棘手问题,您认为应如何把握平衡的原则?

    王虎峰:异地就医报销比例一般不能高于本地就医报销比例,否则就无异于鼓励大家都异地就医,这对本地人就医是不公平的。各地的政策应遵循出去的不能比在当地就医高额原则。

    关于三大目录的差异,在现今情况下,药品目录等不同,甲地能报的乙地不能报,使得报销过程中产生更多不确定性,因为这些药品不是完全一致,互认比较难。解决起来要分两步走,初步阶段我们只能参照一方,认参保地或者就医地,患者可选择。异地医保推进到一定程度,建成了全国统一的数据平台,真正可以异地实时审核,我们才有可能实现按照参保地报销的标准。

    平衡中博弈

    《中国医院院长》:您认为运用市场手段解决产生的问题,是否行得通?在异地医保即时结算的推进过程中,地方和中央分别是什么角色?
, http://www.100md.com
    王虎峰:在异地就医领域,分管理和服务两方面。关于服务,要根据服务内容。异地就医本身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是国家的政策和参保人员的权益,所以从大的政策方面,包括立法的监管,技术标准的制定等,应以政府投入为主。但是同时人们也可以看到目前异地就医的工作需求很大,比如在异地的资料数据核查成本比较高,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购买服务和委托管理。这个环节中可能要用市场手段,可以提高效率又是必须的。因此,宏观政策及监管是政府主导,个案核查可以通过多种渠道。

    对于异地医保及时结算工作的推进,不可能是地方政府独自完成的任务。根据管理学的受益范围理论,异地就医的特殊性在于参保人员跨地区就医,如果想把管理服务做到位,就需要异地的医保机构提供服务,而异地的医保机构投入的越多,受益的是外地参保人员和机构,投入和收益是分离的,是不在同一范围和层面的。现在的国情是不同的分灶吃饭财政制度和不同的责权划分的格局,让一个地区投入而另外一个地区受益,这是不太可能实现的。因此,多年来我一直呼吁,中央层面必须提供相关监管标准和配套政策,否则任何一个省市都无力,也不可能解决异地就医问题。只有在中央层面建立整体框架和协调机制,地方尽责,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异地就医的全国性统筹。
, 百拇医药
    《中国医院院长》:对于异地医保及时结算的推进工作,您有什么具体的建议?

    王虎峰:要彻底实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建立健全中央有关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使相关部门能够围绕异地就医工作分工合作,形成合力,指导地方稳步开展异地就医工作。

    第二,研究制定异地监管的政策,明确各级医保行政和经办机构在异地就医监管方面的责任,提出监管基本内容、基本要求、监管标准、确定监管结果、互认办法,以及纠纷出现问题时协调解决的程序和机制。

    第三,研究制定统一的信息标准也应该抓紧研究制定,由于特殊的医用材料是异地就医结算过程中的难题,因此应在国家层面统一药品、疾病、应用材料等基础信息。

    第四,研究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和会计结算的政策,对异地就医资金的运转、划拨,为即时结算提供安全便利的财会政策。
, http://www.100md.com
    第五,研究建立中央的基金结算平台,重点解决如何实现就医的信息和结算的资金流及时便捷的周转问题。

    第六,建立异地就医的风险防范机制。因为异地就医的结算清帐方式特殊,容易出现的基金风险。

    《中国医院院长》:您认为建立中央级结算平台最好的时机是什么时候?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的实现是否会影响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

    王虎峰:异地就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解决对象上分轻重缓急,分居住和工作。首先重点解决省内的,在一个行政区划内,这相对来说更有条件去做。第二步是解决省外的,也就是跨省异地就医问题,任何一个地区有可能和其他30余个省份发生关系,解决起来和省内统筹处理起来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第三,基础、框架以及信息标准要往前赶。但真正实现全国意义上的统筹,实现无障碍异地就医,还要取决于前期的工作做得是否扎实。

    异地就医应该纳入到我分级诊疗的整体体系之中。在省内可能不存在影响的关系,关键是在跨省异地就医问题上,使异地就医的患者能根据病情、病种找到合适的医疗机构就医,而不是完全让患者个人选择。未来整个分级诊疗体系还要专门针对异地就医人群的分级诊疗进行考虑,不能使异地就医长期处于无序状态。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有计划地异地就医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排序及预约机制去完成。, 百拇医药(徐书贤)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