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院院长》 > 2014年第22期
编号:13122747
GSK事件全景审视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1月15日 《中国医院院长》 2014年第22期
     9月19日,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葛兰素史克中国公司(以下简称“GSK”)涉嫌在华进行商业贿赂一案,GSK被处以30亿元人民币巨额罚金,公司高管受到刑罚。宣判后,GSK总部在官网发表公开致歉声明,表示完全接受中方判决结果,将继续致力于中国医疗卫生事业。

    此处所谈GSK事件,特指2013年初至今,GSK被举报涉嫌在华商业贿赂以来,各利益相关方直接与间接的反应、观点与行动。值得一提的是,GSK在华并非第一次受到商业贿赂指控,它在美国、英国、波兰和伊拉克等国家也已经或正在接受相关调查。此次,中国法院的法律判决只是GSK事件的一个休止符而非句号,是时候纵横拉伸地审视GSK事件,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多角度透视GSK事件

    从媒体角度,因GSK事件未公开审判,中国主流媒体占据话语优势,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政府的态度。中国媒体普遍对GSK的行为给予强烈的道德谴责,强调造成目前药价虚高的原因主要在于跨国制药公司的贿赂;指出个别医生、医疗机构、卫生管理人员存在行为失范,并未明确公开受贿者信息。
, 百拇医药
    国外媒体报道角度略有不同,对GSK似乎抱有同情,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一者强调GSK是“入乡随俗”,是受到中国市场环境影响;二者为“替罪羊”理论,指出GSK也是中国医疗体制弊端的受害者。更有激进者认为,对GSK事件的审判是中国经济保护主义与民族主义作用的结果。可以看到,中外媒体在GSK事件报道上呈现较强烈的意识形态分歧。对于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关注者和参与者,有必要超越意识形态的屏障,聚焦“真问题”,即如何定位和理顺患者、医生、医疗机构、行业协会、药业、政府部门各利益相关者关系。

    从政府角度,要将GSK事件放置当前大规模反腐败进程中透视。中国高层领导人关于反腐过程中“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的表述,将反腐败进程定位为“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都对理解事件有积极意义。中纪委已关注并介入医疗领域反腐败,将下一步工作重点设置在高校附属医院、医药购销行为。同时,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了相关规章,如《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

    对政府而言,除显露决心,更要制定有效政策,立重于破。政府表态要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结合,就医疗领域来说,医学研究机构、医疗实践机构、生物制药产业等不应因GSK事件而隔断关联,反需更有效协作,如何制定政策管治协作关系是政府的未来重要工作。
, 百拇医药
    从行业组织角度,GSK事件暴露了一些不端行为是利用行业协会组织的学术会议兑现的,而目前医疗行业协会普遍尚未制定有效的利益冲突政策,以管治学术交流中可能出现的行为失范。今年6月,国家审计署公布了对部分行业协会的审计结果,中华医学会在2012-2013年召开的160个学术会议中收取医药企业赞助8.2亿元,引起广泛社会关注。相关发言人宣称,这是“跟美国学的”。其实,中美两国在医疗专业组织方面差异巨大。美国医疗专业组织力量强大,经常扮演政府医疗体制改革的反对者,通过游说活动争取行业利益最大化;同时他们重视自律,因为其自知如不能有效自律致政府介入将为医学界带来不良后果。

    但中国的专业组织多享有政府背景和行政资源,自身属性认识和定位不清晰,通常希望政府介入行业管理。中国的医疗专业组织意欲塑造具有威信的公众形象,需要保证非营利性属性,确保资金流向公开透明,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导致的信任危机无疑是前车之鉴。

    从制药业角度,可以看到GSK发生了多次态度转变。最初受举报后,GSK应对重点为聘请私人侦探调查举报人,而未调查被举报的腐败行为。应对指责,GSK从否认、回避转变为承认和正式道歉,从威胁退出中国市场到继续致力于中国市场开发、支持中国反腐立场。其间,GSK还高调宣布两项政策调整:一是取消销售人员数额指标,推出新薪酬方案;二是截至2016年,初步停止向受邀演讲和医学会议参会医生直接支付费用。公司表示,新政的初衷不是为应对中方调查,而是为更新医药界与医生的关系。人们对GSK的行动应持审慎的欢迎态度。
, 百拇医药
    医学职业精神利他性要求与企业盈利利己属性,存在根本价值矛盾,构成理论与实践的难点。GSK新政虽价值导向正确,需进一步观察是否具有实效性、其他药业公司可否借鉴。需强调的是,除盈利性外,企业还要考虑社会责任和诚信,但企业自律往往不够充分。2012年,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发布《药品推广行为准则》。同年,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中国医药科研开发促进会、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等联合推出《医药企业伦理准则》。虽然这些行业规范均详细注明药业与医疗专业人士交往规则,但越界行为仍然普遍,单纯依靠行业自律尚不足以。

    各层面反应不一

    从社会层面,GSK事件公众和非医疗专业人士的参与还欠充分,关注度也不高。事件被披露后,患者和公众对GSK的不信任并不明显,毕竟对GSK的产品有客观需求。虽然无数据、调查显示患者和公众对医生、医疗机构是否加剧了不信任感,但影响很可能是负面的。与国外相比,中国缺乏有影响的患者代言组织,患者在与药业的博弈过程中弱势地位明显。
, 百拇医药
    从医生与医疗机构层面,2013年7月GSK事件部分曝光后,作者所在的北京大学医学部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究中心,在北京、上海、天津分别选择部分医疗机构管理者、临床科室负责人进行深度访谈,征询对GSK事件的看法。医疗机构的代表性观点为,医疗机构接受药业资本存在道德风险,但同时医疗机构对药业资本投入持欢迎态度,多多益善;药业回扣功能弥补了医生薪酬短板;制药业对医生继续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必须肯定;如果缺乏顶层设计改变,机构层面很难有所作为;改革的重点在于政府财政投入;机构有正式的规章、方法管理与药业的关系。医生普遍认为接受药业贿赂是不道德的,但这是普遍现象行为、体制性问题;比较反感对个体医生腐败和贿赂的定性;接受回扣的心理主要有普遍现象,应得的、付出与回报不对,无从影响医疗决策等;同时忧虑GSK事件会导致福利、收入下降,学术交流机会减少,忧虑执业环境更加不利,患者对医生不信任加重等。

    故而,在治理医疗领域利益冲突与腐败问题上,不能局限于道德谴责或政治动员,而要建立政策规范和机制程序,其中必然伴随自由市场与公民社会的推进。GSK事件让人们看到单凭医学界和药业的自律远远不够,各利益相关者都要积极参与,自律与他律有效结合,需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需医学职业精神建设,实现从个体道德的豪言壮语到机构有效政策治理的转变。

    GSK事件,最令人担心的其实是因法律判决而终结,甚至渐被遗忘,进而无法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和医学职业精神建设。纵观历史,丑闻往往是改革的机遇与重拾信任的动力。, http://www.100md.com(唐健 丛亚丽)